2019年,實施更高價回購且1元/股受讓的中來股份,也在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后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中來股份回復的理由,則與*ST麥趣不同:一是回購股份總計5710.19萬元的支付成本可控,對業績影響較小。二是近期市場亦有折價受讓先例。三是董監高7人合計持股31.5萬股,人均4.5萬股,人均年預期收益34萬元。其他符合條件的員工139人,合計持股不超過220.05萬股,人均1.6萬股,人均年預期收益12萬元,預期收益金額合理且不失激勵效果。
對比上述兩家上市公司,云圖控股要直面的問題在于:受讓對象及股份占比設置的合理性。中來股份7名高管合計占股份比例僅12.52%,剩余87.48%的股份由其他符合條件的139名員工持有。*ST麥趣9名高管占股份比例也僅26.11%,其余73.89%的股份由91名重要子公司核心管理人員持有。
而云圖控股6名董監高,赫然占據了員工持股計劃的50.31%,其余不超過18名員工僅占全部股份的49.69%。假設不考慮未來業績增長帶來的市價提升,僅以董事會審議前一個交易日(2021年3月17日)公司股票收盤價9.83元/股作為參考,6名董監高合計持有的815萬股,浮盈則可達7196.45萬元,人均浮盈1199.41萬元。云圖控股2020年年報顯示,該6名高管的薪酬合計227.15萬元,人均薪酬37.86萬元,這一員工持股計劃帶來的收益,相當于其31.68年的薪酬。
云圖控股考核機制的合理性也是一個問題。公司考核機制設立三個解鎖期:2021年-2023年,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達到7億元、9億元、11億元。公司4月20日晚間發布的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已實現歸母凈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210.8%,單季平均凈利潤要求超額完成。受益于農產品景氣、下游需求提振及復合肥價差影響大幅收窄,近期對云圖控股出具研報的多家券商分析師一致認為,云圖控股高增長易于達成和延續。
4月22日,金融投資報記者將上述問題向云圖控股相關負責人提交了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時間回到2014年6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掀起了A股市場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熱潮。
《指導意見》頒布至今已接近7年時間。金融投資報記者通過Wind數據統計發現,在這近7年的摸索發展過程中,A股市場員工持股計劃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變化。
總數上看,以發布董事會預案為基準,截至4月22日,合計1322次員工持股計劃出臺,其中1069項已完成實施,128項停止實施,其余尚在走股東大會審議流程。從年份上看,2015年、2017年、2020年是員工持股計劃推出密集期,分別有362起、214起、167起,與滬深兩市指數走勢出現較為明顯的正相關。
一方面,擬發行價格邊界逐漸下探。2019年以前,A股市場員工持股計劃并無2元/股以下受讓的先例。2019年至今,合計有8項1元/股、10項0元/股的持股計劃推出,其誕生原因有:一是股價較低的上市公司回購價廉,即便沒有折價,發行價下探空間也有限。二是A股市場低價股權激勵計劃有低價激勵方案可供參考。三是部分實行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開啟按比例無償配轉的先例,原本“綁定公司發展,盈虧自負”的原則在實施過程中開始出現“福利”、“白送”等趨勢。
另一方面,折價模式的日趨普遍,也使得上市公司高管在折價計劃中更加活躍。已完成實施的1069項員工持股計劃平均資金規模3.16億元,平均持有人數453人,員工平均認購比例71.59%,高管平均認購比例27.67%。從折價最多的50項員工持股計劃來看,高管持股(含)占比超過30%的有21項,而溢價最多的50項員工持股計劃中,高管持股占比超過30%(含)的僅14項。
值得關注的是,證監會在《指導意見》第四款第十六條中明確,“除非公開發行方式外,證監會對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不設行政許可,由上市公司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實施”。換言之,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從草案到實施完成,僅需通過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即可。
可以看到,證監會在《指導意見》中對實行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初衷很明確:建立和完善勞動者與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機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職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競爭力,使社會資金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優化配置。
而在A股市場,云圖控股的員工持股計劃并非首例,也不會是最后一例。作為舶來品的員工持股在成熟資本市場已很普遍,而在A股市場尚處在試點和摸索前進階段,這就更需要監管層強化約束,防止部分上市公司借員工持股進行利益輸送的行為,維護市場公平,促進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記者黃彥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