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11月17日訊(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張超)今天,以“全球共贏——深化國際數字產業合作 共享數字經濟新機遇”為主題的數字經濟國際合作高端論壇于線上舉行。論壇上,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黨委書記、監事長殷學斌介紹,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秉承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的辦會宗旨,始終堅持“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經濟合作”的原則,促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產業項目。
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組委會主辦,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河北知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大會邀請了國內外數字經濟領域專家、領軍企業高管圍繞深化國際數字產業合作進行深入研討,共同探索共享數字經濟的新機遇與新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是數字經濟最新成功展示的國家級平臺和數字經濟交流合作的世界級平臺,將為促進我國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我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出巨大貢獻,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也將盡自己的力量,發揮自己的優勢,支持各方實現橫向聯合、跨界合作,公共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做大做強。
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副會長張志軍在《建設功能完備的科創中心助推數字經濟發展》主題演講中提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要充分的利用互聯網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數字經濟,并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撐,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科技創新中心能夠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資源以及良好的資金支持與技術支持。建設功能完備的科創中心,構建以知識產權為核心價值驅動的產業創新經濟體,共同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
會上,張志軍代表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發布即將引進國外合作項目及國內先進技術及產品成果。
一、發布神戶醫療產業都市項目,368家日本醫療行業高精尖企業期待合作。
技術創新是醫療產業得以壯大及發展的生命源泉。2018年,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與日本神戶市政府簽訂備忘錄,雙方在醫療、健康、養老等方面開展了緊密合作。
二、發布雙碳、環保相關技術42項。
為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聯合了日本五葉共創株式會社及日本各領域龍頭企業和一般財團法人先端建設技術中心、國立環境研究所 、國土技術政策綜合研究所、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日本世界節能等技術商業推進協議會 、日本建筑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建立了合作關系,匯集了14個行業的碳中和相關技術,推動我國與日本碳中和領域以及新能源領域新技術信息的交流與合作。
三、發布高分子樹脂和阻燃隔熱泡沫新材料項目。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致力于加強新材料產業國際前沿技術及信息的交流,支持國內企業研發創新、促進產業鏈集聚發展。
四、發布赴日相關項目9個,專家顧問團104人。
通過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與國外各行業專家建立了聯系,聚集了各領域尖端專家,為國內企業提供各種技術及管理的咨詢服務。
為了加強青年人才交流,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通過留學和赴境外培訓及實習等方式,幫助青年人深入到國外的學習及工作環境中,較快較全面地了解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通過赴境外學習及就業實習為國內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
五、發布自立支援介護項目。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通過與日本養老界的專家交流,與日本先進的養老技術——自立支援介護的創立人建立了良好溝通聯系。
六、發布國內大型系統集采平臺2個。
培育內需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的重要基礎。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通過與大型國企及金融系統統一平臺的溝通,可以協助企業入駐大型集中采購平臺,了解市場信息,并促進需求快速轉化為訂單,降低企業銷售成本,提升企業的銷售業績及競爭力。
七、發布優質境外商品三大類。
擴大優質產品進口符合中國產業與消費雙升級的需求。擴大優質產品進口能夠優化供給結構、推動國內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加強品牌建設,實現供給端的提質增效。同時也能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與國外多家大型商社建立了良好溝通,并致力于維護產品的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促進商品交流與合作,使各方在合作中獲利和共贏。
八、發布國內新技術及數字化平臺項目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致力于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助力傳統企業蝶變,再造企業質量效率新優勢,從而促進產業提質增效,重塑產業分工協作新格局,孕育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目前已有多家國央企及私營企業表達了合作愿望。
未來,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將繼續借助自身知識產權資源優勢,不斷深化國際間技術、人才及商品交流,加強科技產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協同創新,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提升企業在科技實力、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創新力方面的影響力,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快速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