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織網、科創賦能、生態聯動
廊坊正加速崛起在京津走廊之上
(資料圖片)
圖為京唐城際鐵路大廠站前玉蘭廣場如期完工。通訊員劉向攝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張迪、沈逸軒 河北日報記者周禹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廊坊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前沿,全域處于重大國家戰略輻射帶動之下,一系列重大機遇疊加交匯。
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擘畫一體化“同心圓”,加快建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中部依托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建設,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中南部縣(市)推動與雄安新區融合發展……近年來,廊坊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找準位置、加快發展,奮力推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典范城市。
交通織網,全面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
一軸迎賓客、一簇玉蘭開、一脈串兩園。日前,京唐城際鐵路大廠站前玉蘭廣場如期完工,將與京唐城際鐵路同步投入使用。大廠回族自治縣深度融入國家重大戰略,著力構建以多元包容性交往空間為主導、以綠色生態環境為基調的花園式高鐵站,全力打造最美城市客廳、都市休閑生活的新地標。
京唐城際鐵路是“軌道上的京津冀”重要組成部分,共設8個車站,其中包括燕郊站、大廠站、香河站,廊坊北三縣縣縣有站。這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北三縣與北京交通互聯互通工程迅速推進,大運河京冀段實現全線旅游通航,廠通路、安石路、北京地鐵22號線(平谷線三河段)、京唐鐵路(北三縣段)等工程正在加緊建設……目前,北三縣與通州區已有3條高速、7條主干路、5座橋梁連通,內暢外聯的交通格局不斷優化。
十年來,廊坊積極推動京津冀交通路網全方位、無縫隙對接,一處處交通新地標打通了與京津一體融合的“血脈”。
圖為廊坊精雕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車間。通訊員劉向攝
科創賦能,大力推進區域產業協同發展
聚焦重點求突破,強化協同促發展。廊坊緊緊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邁開雙腿”對接央企、對接京津、對接部委,把產業協同發展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
雞蛋上雕刻二維碼、毛坯原料直接加工成鏡面、加工零件合二為一嚴絲合縫……在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廊坊整機生產基地生產車間,工程師熟練應用CAM軟件和數控系統,讓一個個美輪美奐的產品快速秒成,一個個精雕奇跡令人驚喜不已。2014年,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位于北京中關村科技園門頭溝園的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為破解用地緊張問題,選擇在廊坊投資建廠。經過8年發展,在北京、廊坊兩地完備的研發、制造體系支持下,已成為世界精雕“大腕”。
廊坊全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北京研發、廊坊孵化轉化產業化”,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業與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27家協同創新基地建成投用。
圖為廊坊城市美景航拍。通訊員劉向攝
生態協同,奮力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初冬時節的大運河畔,景色宜人。藍天白云映襯著波光粼粼的河面,兩岸風光秀麗,三兩行人暢游其中。
今年6月,作為京冀兩地互聯互通、共進共融的又一精品力作,大運河京冀段實現游船互聯互通,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次邁出重要一步。“運河春色”“河灣濕地”“半島尋芳”“如意荷香”……香河縣精心打造的大運河“十大景觀”再現運河昔日神韻,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京冀兩地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斑斕的色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廊坊持續深化京津廊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空氣質量在全省率先退出全國“倒排前十”,8條重點河流9個斷面水質全部達到省考核標準,農村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平三薊”京津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廊坊全力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天藍、水清、地綠的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