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年12月1日)是第35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的主題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11月28日至12月4日,石家莊市世界艾滋病日宣傳周活動正式啟動,邀約全社會關心支持防艾工作的專家、民警、志愿者等,共同呼吁廣大市民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許多人談“艾”色變,聽到“艾滋”兩個字就避之不及,科學預防疾病很有必要,但過度的恐慌不可取。對于艾滋病,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預防它。
(相關資料圖)
●艾滋病的定義
艾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它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后,能夠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讓感染者逐漸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會導致死亡。
●傳播途徑
>>性接觸傳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在性接觸時,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官黏膜的細微破損,病毒即可通過破損處進入血液而感染。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之間的性接觸都可能會導致艾滋病病毒的傳播。
>>血液傳播
人被輸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進行靜脈吸毒、移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組織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險。
>>母嬰傳播
因艾滋病病毒廣泛存在于女性感染者的血液、陰道分泌液和乳汁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在妊娠及分娩過程中,也可因發生大量體液接觸而將病毒傳給胎兒,感染的產婦還可通過母乳喂養將病毒傳給嬰兒。
>>這些情況不會造成艾滋病毒傳播
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艾滋病毒。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擁抱、撫摸、禮節性接吻,一起吃飯、喝飲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一起使用廁所、游泳池、公共浴室、電話機、公共汽車等公用設施,一起居住、勞動、共用勞動工具,以及購物、使用鈔票,咳嗽、打噴嚏、流淚、出汗、撒尿等場景,都不會傳播艾滋病毒。
河北石家莊新樂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紅絲帶。(資料片) 通訊員賈敏杰攝
●艾滋病有哪些感染癥狀?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體經過的三個階段:
>>窗口期:一般為2-12周,此時檢測不出抗體,但具有傳染性。
>>潛伏期:一般為7-10年,甚至有2-3年發展為艾滋病病人的感染者。
>>發病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統受到嚴重破壞、不能維持最低抗病能力,即成為艾滋病病人,此時可出現皮疹、體重下降、長期低熱等,如果不經過治療,一般2年內死亡。
●如何預防艾滋病?
>>性傳播:每次發生性行為時全程使用安全套。
>>血液傳播:遠離毒品、不去無行醫執照的個體診所打針、輸液、補牙,不去非正規的美容、整形機構去做文身、文眉、打耳洞、挑痤瘡等。能吃藥就不打針,無必要不接受獻血。
>>母嬰傳播:在正規的醫療機構,母嬰傳播可以阻斷。
(河北新聞網綜合自央視新聞、健康中國 編輯張永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