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邊義婷 張超
“只要鹽和水,隨時隨地輕松自制消毒液。”疫情期間,“防疫必備”、“宅家精選”等不斷成為熱門話題。居家消毒產品再火不過,除常見的75%的酒精消毒液和84消毒液外,各類打著“消毒、除菌”口號的小家電也紛紛登場,其中“家用消毒液制造機”就是一款應“疫”而生的新型消毒產品,原理是用水和鹽電解反應生成次氯酸鈉溶液,而次氯酸鈉正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資料圖】
食鹽水變消毒液,家用消毒液制造機成居家“新寵”
幾勺鹽,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攪拌均勻后,打開開關……這不是什么美食食譜,而是“家用消毒液制造機”的使用說明。
噴壺式的“外形”,小巧便攜的“身軀”,集制備和噴灑功能于一身,將鹽和水成比例加入后,按鈕一按,短短幾分鐘就能獲得一瓶消毒液,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家用消毒液制造機”作為一款新型消毒產品,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居家“新寵”。
“因為害怕市面上的消毒液成分對寵物不安全,所以我選擇了原材料只有鹽和水的消毒液制造機。”12月2日,記者采訪到購買過某品牌消毒液制造機的李女士,李女士表示自己通過某電商平臺以一百多元的價格入手該產品,已使用兩周。
“挺好用的,噴出來的霧比較細,一般都用來給快遞和家里消毒。”李女士說,“經過消毒制造機噴出的液體,有較為明顯的傳統消毒液味道,但是接觸到皮膚時并沒有傳統消毒液的灼燒感,噴灑在家具和地板表面時也未留下明顯痕跡。”
12月3日,記者從某電商平臺搜索“消毒液制造機”了解到,此類產品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且名稱各異,除了“消毒液制造機”以外,還有“消毒水生成器”、“次氯酸鈉消毒器”等,但原理都是用水和鹽電解反應生成次氯酸鈉溶液,在產品介紹中都著重突出“安全”“環保”“便捷”和“滅菌”等功能。
排列在檢索頁面前200的產品中,電商平臺標注的月銷售量一般在10-50臺之間,只有少數產品達到了“100+”“200+”等較高的銷售量。記者向多家產品客服詢問,客服稱產品“銷售量不錯”。
剝去“花哨”的外殼,消毒液的安全與效果遭質疑
“如果水中含有雜質,會不會影響生成物的效果”“如何判斷殺菌效果呢?不會是心理安慰吧?”“中間產物氯氣是劇毒吧。”不少網友對此類產品的安全和效果提出質疑。
食鹽水真的能變成消毒液嗎?商家通過在介紹頁面列出產品工作原理的化學方程式,來證明電解食鹽水能夠生成次氯酸鈉,并注明電解過程“安全環保”。
“電解食鹽水(NaCl水溶液)很簡單,通電后,在電源陰極會產生氫氣(H2)和氫氧化鈉(NaOH),陽極產生氯氣(Cl2)。氯氣溶于水,再和氫氧化鈉反應會生成次氯酸鈉(NaClO)和氯化鈉(NaCl)。反應時間加長,或者提高初始食鹽濃度,次氯酸鈉的濃度也會增加。”記者向衡水某高中化學老師李老師求證了電解食鹽水的原理,與商家描述的原理相符。
河北科技大學李發堂教授說,這個生成過程原理上沒毛病,但購買之前最好詳細了解機器能達到怎樣的消毒效果。
記者查看家中從藥店購買的84消毒液,瓶身背面的“產品說明”顯示“本品為次氯酸鈉制劑”,消毒液制造機也正是通過電解食鹽水的方法生成次氯酸鈉溶液,來進行消毒殺菌。
消毒液制造機生成的消毒液,能達到怎么樣的消毒效果呢?記者向多家此類產品的客服詢問,客服普遍稱“自制的消毒液經過權威檢測機構分析檢測,滅殺率達99.9%。”
消毒液要想實現有效消毒,濃度和時間都很關鍵。2020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次氯酸鈉發生器衛生要求》這一項國家標準中,記錄了幾種常見的消毒場景所需要的濃度和時間范圍。
百度百科中《次氯酸鈉發生器衛生要求》文件的截圖
記者查看某電商平臺的各品牌產品介紹發現,由于產品尺寸的不同,不同產品可制備消毒液的氯含量范圍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標注單一含量,有的是含量范圍,還有產品并未明確含量,標注的氯含量范圍如“350mg/L”“100-200mg/L”“765-1035mg/L”等,根據《次氯酸鈉發生器衛生要求》規定可知,對于一般物體表面進行噴灑消毒的有效氯含量范圍為“400-700mg/L”,可以看出有些產品并未達到此標準,有的超過了此標準。
眾所周知,84消毒液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由于次氯酸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在使用消毒液制造機時,要稀釋后使用,盡量避免與人體的直接接觸。
關鍵詞: 次氯酸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