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在古代,有位名叫李商的人。
2、有一天在街市上閑逛,在一家玉器店看到一塊質(zhì)地上好美玉,便買下了。
3、就在李商剛付好錢,愛不釋手拿在手里觀賞贊嘆自己好運時,這是一對夫妻看到李商手里的玉也很喜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認(rèn)為是難得一見的美玉,這位婦人的相公,因為今天是她夫人的生辰,所以想滿足愛妻的心愿便上前與李商說明原因,想買下玉。
5、說來也巧,“等一下,本少爺看上這塊玉了。
6、愿以雙倍的價錢給你買。
7、”一位腦滿腸肥的闊少,邊用手挖鼻孔,邊講道。
8、這位少爺正是明麗城的吳知府兒子。
9、是個仗著他老爹地位,作威作福、欺善怕惡的主,很多人都很討厭他。
10、李商心想:“此人,一向不做善事,還欺壓百姓。
11、他只不過是貪圖價值,而非真心喜歡。
12、我決不會讓如此美玉,讓給一個狐假虎威、讓人厭惡的人。
13、再說,這對夫婦這么看重此玉,畢是重情之人。
14、”于是李商講道便將此玉分文不收,贈送給了這對夫婦,而未高價賣給這位少爺。
15、2、謝榛送禮明朝有一人名喚謝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詞,所作的歌詞在民間流唱甚廣。
16、萬歷元年冬,謝榛到彰德,孫穆王親自接待他,飲酒暢談之余,孫穆王便讓自已的寵姬賈氏在簾后彈唱,賈氏唱的是謝榛所作的一首竹枝詞。
17、孫穆王見謝榛聽得十分出神,干脆叫賈氏出來拜見,賈氏長得非常漂亮,她接著又把謝榛所作的歌詞都唱了一遍,謝榛十分高興,起來說:“夫人所唱的,不過是在下粗淺之作。
18、我當(dāng)重作幾首好詞,以備府上之需。
19、”次日,謝榛即奉上新詞十四首,賈氏把它們一一譜曲彈唱,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20、孫穆王見兩人如此投機,便在次年元旦將賈氏及一些豐厚的禮品送給謝榛。
21、世稱孫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風(fēng)度。
22、3、郢人運斤古代有個郢人,長于揮舞斧頭,他可以把斧頭舞成一陣風(fēng)。
23、郢人表演的時候,有一個搭檔,名字叫質(zhì)。
24、質(zhì)的鼻子上涂上薄薄的一層石膏粉,郢人一斧頭舞下去,可以將石膏粉削去,而不傷到質(zhì)的鼻子。
25、莊子說這個故事,一方面是表彰郢人的高妙技藝,另一方面也是贊美質(zhì)精妙的配合與一心一意的成全精神。
26、后來質(zhì)死了,郢人就再也不能舞斧頭了。
27、后人將質(zhì)作為最好的朋友的代名。
28、如果沒有美妙的“質(zhì)”來成全,再美好精彩的創(chuàng)造也會絕跡于世間的。
29、4、樂在其中從前有個王子,他憂郁了。
30、國王遍撒英雄帖,尋找能讓王子快樂起來的秘方。
31、后來,王子按照一個魔術(shù)師的秘方去做,很快就成為最快樂的人。
32、而秘方就是“每天做一件善事”。
33、王子在每天給別人的幫助中,感受到了尊嚴(yán)、幸福和快樂。
34、可見,人生在世,若能助人為樂,則樂在其中。
35、若能日行一善,則日得其樂。
36、成人之美其實很簡單,應(yīng)該像春雨滋潤大地一樣滲透到生活中,成為我們向善的習(xí)慣。
37、5、“六尺巷”張英,是康熙年代的一個重臣。
38、他是安徽桐城人。
39、張英早年就中了進士,后來在康熙那里,官做到大學(xué)士。
40、有一年,他的桐城老家那邊來人說,他們家要修建房屋,與隔壁鄰居家一個姓吳的窮秀才家,因宅基地發(fā)生了矛盾。
41、張家與這家鄰舍本來有過契約,規(guī)定兩家墻角相連,可這個吳秀才這一次一定要張家把墻壁挪過去一些,張英人自然不同意,寫書到京城給張英,讓張英來收拾一下吳家。
42、張英接信后,只是在上面回了一句話:“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43、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44、”家人見了張英的回復(fù)后,懂了,就不再爭執(zhí)了,主動退讓了三尺地基造房子,而鄰居這個吳秀才呢,非常感動,也退地三尺建宅院。
45、擴展資料:關(guān)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6、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47、小人反是。
48、”譯文:“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
49、小人則與此相反。
50、”原文賞析這一章所講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貫穿了儒家一貫的思想主張,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51、2、在今天人們往往以成人之“美”作為證明自己是“君子”的手段。
52、毫無原則不分善惡地成全別人不見得是成人之“美”、而有時是在成人之惡,但只要這樣做了,起碼不會被求助者當(dāng)作小人;而如果不成人之“惡”,起碼求助者會認(rèn)為他求助的對象是小人。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看了會喜歡。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