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中信信托寫給中國國際經濟咨詢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咨詢”)的感謝信在網上流傳,中信信托貴陽項目印鑒外借遭搶事件由此引發關注。
據媒體報道,中信信托已證實“印鑒外借遭搶”事件屬實。
相關律師表示,“掌控公司印鑒”成為股東爭奪公司控制權時的重要表現,但搶到公司印鑒并不等于控制公司。如果印鑒被搶奪后,公司立即報警并登報聲明遺失,那么加蓋公司印鑒的效力也是待定的。
(資料圖)
對于事件后續如何處理等情況,截至發稿前,中信信托尚未對本報記者作出回應。
感謝信透露戲劇性一幕
根據感謝信中描述,中信信托·君琨股權基金投資資金信托計劃(簡稱“君琨基金”)成立于2020年10月28日,由中信咨詢承擔君琨基金項下貴陽項目的現場派駐監管工作。
今年8月11日,該項目印鑒在外借途中被搶,最終由中信咨詢貴陽君琨基金項目團隊的相關人員將印鑒追回。感謝信中“一人連追四人”等表述,頗顯印鑒爭奪過程中的波折。
中信信托表示,將對追回印鑒人員給予物質獎勵,貴陽項目權益在此次事件中沒有受到影響和損失。
君琨項目推介材料顯示,中信信托為產品受托人,99%信托資金投資于嘉興君琨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LP份額,產品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0億元,計劃存續期限不超過6年。信托產品底層為融創集團在貴陽、成都和紹興的三個地產項目。
中信信托目前注冊資本112.76億元,股東為中國中信金控股有限公司,最終實際控制人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信托機構曾多次出現“印鑒爭奪戰”“偷保險箱”事件。去年,中融信托與融創共同保管的保險柜鎖芯被換、監管賬戶11.4億元資金被劃走;建元信托(原安信信托)貴州新農村項目的保險箱被不明身份人員私自搬走,該保險箱是其與宏德置業、貴州融創共管的;今年5月,正榮地產與中梁地產在福建廈門合作項目保險箱(存放公章等)丟失,被指是項目的另一合作方廈門國際信托“搬走”。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搶項目印鑒時常發生,原因是怕項目公司的錢被轉移。
律師解讀“搶印鑒”事件
印鑒意味著什么,搶到印鑒就能獲得管理權嗎?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熊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印鑒作為公司意志的體現,在公司進行商事交易過程中構成當事人做出要約或承諾的意思表示,實踐中多由法定代表人保管。
加蓋印鑒具有推定公司意思的證明作用。一般來說,在沒有相反的證據推翻印鑒證明力的情況下,印鑒在民事法律行為中仍然具有很強的公信力。因此,“掌控公司印鑒”成為股東爭奪公司控制權時的重要表現。
但搶到公司印鑒并不等于控制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加蓋公司印鑒并不必然等于在所有情形下都能完全體現公司真實的意思表示。比如,《公司法》規定,有些法律行為只有通過股東會或者董事會決議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有些公司章程也對公司的某些法律行為做了特別規定,除了加蓋公司印鑒和法定代表人簽字,還需要股東會或者董事會決議。因此,加蓋公司印鑒并不一定能夠推定公司意思。
那么,現實中為何還會發生搶奪印鑒的行為?
熊文表示,這類行為或出于迫使其他股東與其談判協商的目的。但這并不被鼓勵,應該通過協商或合法行為來解決爭議。如公司印鑒被搶奪后,公司立即報警并登報聲明遺失,那么加蓋公司印鑒的效力也是待定的。不過,搶奪印鑒過程中導致人員受傷的,可能會構成故意傷害罪的刑事犯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