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發布2019年度冀中南冬小麥玉米耕地地力專項分析報告,專項分析冀中南平原小麥、玉米監測點的耕地地力、作物產量和肥料效應等數據。監測數據顯示,冀中南平原地區耕地地力總體處于黃淮海區中上等水平。
冀中南平原是我省小麥玉米主產區,小麥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93.4%,玉米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90.6%,抓好冀中南平原小麥玉米生產意義重大。
報告指出,冀中南區土壤速效鉀平均含量為180mg/kg,屬于河北省1級(高)水平;耕層厚度、全氮、堿解氮和緩效鉀平均值等4項指標屬于河北省2級水平;土壤容重、pH、有機質和有效磷等4項指標屬于河北省3級(中)水平;土壤質地以中壤為主,此類土壤最適宜農作物生產。
監測數據顯示,冀中南區化肥投入量過高,以氮、磷肥為突出,鉀肥次之,低平原區磷肥過量施用情況嚴重。另外,冀中南區肥料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報告指出了冀中南區耕地地力存在的問題,肥料過量施用,作物增產潛力沒有充分實現;基礎肥力總體仍處在較低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生態區域間土壤肥力不均衡,針對性調控要求高;耕層厚度偏淺,土壤堅實度高,影響作物根系水肥吸收。
如何提升耕地地力?報告提出了五項對策建議。
按照“增有機、減無機、配中微”的總原則,制定化肥施用限量標準,重點限制磷肥用量,改進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優化直接還田方式,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進一步提升耕地基礎地力。
大力推廣農機深松耕作業,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耕層厚度,增強蓄水保墑和抗旱防澇能力。
根據區域問題制定相應綜合管理措施。山前平原區降低氮、磷肥投入,穩定有機質投入;低平原區減少磷肥用量,推廣分層施肥技術,增加有機質投入;濱海平原全面減少化肥用量,繼續擴大深松面積,增施有機肥。
持續做好耕地地力長期定位監測,及時評估土壤肥力調控效果。(記者郝東偉 通訊員劉克桐、賈良良)
關鍵詞: 冀中南平原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