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3點,河南省鄧州市都司鎮丁集村的一塊麥田里,機聲轟鳴,兩臺“東方紅”聯合收割機一起搶收小麥。機手全部來自我省成安縣樹光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收割完這塊地,下午就要往邯鄲成安縣趕,要不就來不及了,成安縣6月7日小麥就開鐮啦!”39歲的邯鄲成安縣“麥客”秦運波告訴記者。
秦運波所在的跨區作業小分隊,5月20日抵達湖北天門機收小麥,之后又去了湖北襄陽市襄州區雙溝鎮,期間趕上幾天下雨,導致機收作業量大幅減少。6月1日,他們輾轉來到河南省南陽市,先后在唐河縣、方城縣、鄧州市機收小麥。
和秦運波一起搭檔的是58歲的賈樹光。“往年收完南陽的小麥,可以一路北上,收割漯河、許昌、洛陽的小麥。但是,今年南陽的小麥與許昌、漯河的小麥幾乎同時成熟。因此,在南陽收割完,我們就得緊著往邯鄲趕,現在老家的麥子也熟啦。”
同其他“麥客”一樣,秦運波所在的跨區作業小分隊在各個村都有“經紀人”,有的村還不止一個。這幾天,秦運波他們都是吃住在鄧州市都司鎮丁集村“經紀人”老臧的家里。6月6日中午,得知這些邯鄲“麥客”要返鄉,老臧還特意給他們包了一頓餃子。
下午5點,秦運波他們開著兩臺“東方紅”聯合收割機來到鄧州市陶營高速口附近一處停車場,一輛17.5米長的“大板車”在此等候多時了。據“大板車”司機師傅介紹,他也是邯鄲人,接到調度電話后,6月5日晚上就空車趕過來了。
這輛17.5米長的“大板車”能裝載3臺聯合收割機,再經過八九個小時的車程,秦運波他們就能回到家鄉了。
對于“麥客”來說,在湖北、河南收割小麥算是“客場作戰”,回到邯鄲后,將是“主場作戰”。收完家鄉的小麥,秦運波他們又將一路北上,石家莊、保定、唐山、張家口……像候鳥一樣追逐金色的麥浪。(記者 吳新光 賈宏博 張榮鵬 王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