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廊坊市區永興路光明道至永華道雨污分流施工現場,2臺吊車正在同時作業,雙向頂進內徑3米的雨水管道,現場一派繁忙。
“該路段單程長1000米,采用雙排3米直徑管道施工,是我市直徑最大的頂管工程。”市區污水管網工程生產經理劉攀化介紹,現在工程已進入頂管收尾階段,馬上開始檢查井以及次管的頂進。現階段材料充足,人員24小時兩班倒施工,保證在6月底、7月初大體實現工程交付,屆時將大大提升城市防澇排水能力。
打通城區地下“毛細血管”,讓雨污各行其道。廊坊市于2020年全面啟動城市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將原有合流制排水管道改造為獨立的雨水管道(渠道)和污水管道,并實施管道切改。今年,該市對剩余206.4公里改造任務集中攻堅,全面完成市縣建成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工后,將有效緩解城市內澇,改善居住環境。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以來,該市扎實推進20項民生工程,協調組織市直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各項民生工程建設進度,把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群眾“急難愁盼”作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聚焦群眾所思所想,實實在在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體市民。
在江南水郡小區門口,道路南北兩側共新增67個夜間停車位。車位旁豎著指示牌,寫有“夜間限時,其他時段禁止停車”等提示語。指示牌上藍底白字醒目標注“夜間臨停19∶00—次日07∶00”。
江南水郡小區居民佟玲說:“夜間停車位的施劃切實緩解了小區居民‘停車難’,既方便了小區居民,又不影響市民白天出行。”
眾所周知,停車問題一直是市民關注的重點。首批夜間限時停車位投用取得良好效果后,將逐步在全市范圍內因地制宜制定措施,改善主城區部分路段夜間停車狀況,滿足更多市民的夜間停車需求。
飲水安全事關千家萬戶,是一項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今年,該市計劃擴建水廠1座,建設改造公共供水管網25.83公里,實現南水北調受水區建成區內江水置換全覆蓋。這將對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營造宜居宜業的城市水環境產生積極作用。
在該市地表水廠一期二階段施工現場,蓄凝沉淀池、超濾膜凈水車間、清水池等3棟單體主體已完工。調節蓄水池主體施工已完成85%,工人正在加班加點,緊張施工。
清泉供水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董學謙介紹,目前,清水池和沉淀池部分完成了設備安裝。其中,清水池能提前投運,夏季用水高峰期,每天將增加大約2萬立方米供水。整體一期二階段工程在7月底計劃完成設備安裝,具備通水條件。屆時,廊坊市日供水能力將達到30萬立方米,能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生活用水和臨空經濟區用水需求。
據了解,目前,廊坊市20項民生工程已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截至5月底,棚戶區改造工程新開工2999套,占年度任務的51%,基本建成1002套,占年度任務的37.5%;城中村改造工程已啟動13個,啟動率86.7%;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建成3638個,占年度任務的22.6%;8所幼兒園建設工程已全部開工;就業職業培訓工程已完成培訓2.21萬人次,占年度任務的38.9%;智慧平安社區建設工程,655個小區完成智能感知前端建設,占年度任務的31%,其他民生工程均按進度有序推進。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牽頭作用,把實施好民生工程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實踐。”廊坊市發改委四級調研員崔洪武表示,將加強工作調度、組織協調和實地督導,全力推動各項民生工程落實到位,確保年底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為加快建設“五個廊坊”作出積極貢獻。(通訊員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