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國共產黨廊坊市第七次代表大會開幕。會議提出,未來五年,廊坊將牢牢把握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質廊坊,爭當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京津冀協同發展排頭兵、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過去五年,面對經濟發展、生態建設、民生事業、維護穩定的艱巨任務,特別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大考,廊坊市攻堅克難、拼搏競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8%,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穩居全省第3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2位。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氣魄推進鋼鐵去產能,4家鋼鐵企業、1974萬噸鋼鐵產能全部退出。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整合提升,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1.6萬家。累計實施省重點項目195個,總投資6932億元。
“三篇大文章”全面升級加力。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453項便民事項、7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區域通辦”。圓滿完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保通航任務,廊坊臨空經濟區建設強勢開局。積極推動南部縣市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和配套產業項目落地建設。
“三大攻堅戰”取得扎實成效。妥善化解金融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扎實推進脫貧攻堅,1918戶、474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穩定退出全國“倒排前十”。2020年PM2.5濃度和綜合指數在全省8個傳輸通道城市中排名第一。全面完成農村“煤替代”工程。持續優化水生態,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全部消除劣V類。
城鄉統籌發展邁出新步伐。主城區打通“斷頭路”21條,藝術大道東西貫通,城區環線全線閉合。實施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項目123個,改造老舊小區277個。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和休閑設施。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改造提升農村公路2370公里,全市路網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到179公里,居全省第一。
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財政民生支出累計達到2313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標準和城鄉低保、特困人員等社會救助標準保持全省領先。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消除大班額。成功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獲評全國版權示范城市,2020年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扎實推進平安創建,構建“群眾說事、干部解題”工作機制,實施“五大智慧工程”。
未來五年,廊坊市將牢牢把握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質廊坊,爭當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京津冀協同發展排頭兵、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廊坊力量。
全面建設創新廊坊。把科技創新作為戰略支撐,突出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強化政策引導、平臺支撐、人才保障,全力打造科技之城、創新之城。
全面建設數字廊坊。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機遇,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推進數字賦能,統籌推進以數字治理、數字經濟、數字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數字化轉型,努力把廊坊打造成為全省領先的數字經濟高地、數字化治理示范區和數字融合發展先行區。
全面建設健康廊坊。以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為抓手,加快建設高標準醫療機構,大幅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健康服務網絡,構建現代健康產業體系,為群眾享受健康生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打造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全省領先的健康之城。
全面建設平安廊坊。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扛起特殊區位賦予的特殊責任,扎實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深化平安創建活動,狠抓安全生產工作,實現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努力以廊坊之穩拱衛首都安全。
全面建設品質廊坊。強化“質量+品位”的發展,廊坊建筑、廊坊制造、廊坊產品、廊坊生態、廊坊教育等各方面都要體現高標準、高質量。賦予經濟社會發展更多文化元素、文明特征、精神內涵,打造產業高端、開放包容、環境優美、底蘊深厚的品質之城。
爭當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堅持把拱衛首都安全作為政治之責、為政之要,一切從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動,切實維護好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發展安全,守好北京東大門、南大門,在全省建設首都政治“護城河”中走在前列。
爭當京津冀協同發展排頭兵。搶抓協同發展重大機遇,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好與京津產業同構和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文章,加快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促進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全力打造與京津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對外開放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的基礎更加堅實,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全省領先。(記者姜薇 祝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