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獲悉,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實現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明確的階段性目標。今年1-7月,白洋淀湖心區水質持續改善,平均水質達到Ⅳ類標準,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9.05%。白洋淀8個國考點位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Ⅳ類,其中,1個為Ⅲ類,7個為Ⅳ類。
數據顯示,府河、孝義河、瀑河、白溝引河等4條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個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Ⅳ類,為近10年來最好水平。淀區整體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到2020年的Ⅳ類,淀心區平均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今年前7個月,雄安新區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淀泊基礎狀況調查,完善白洋淀基礎數據庫,系統謀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圍繞生態空間建設、生態用水保障、淀外污染治理等系統謀劃25個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和12項管控措施。截至目前,已完工或主體完工項目3個,開工在建項目10個,處于前期階段項目12個。同時 印發《2021年白洋淀水質保障重點工作方案》《河北雄安新區2021年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等,扎實推進各項治理措施落實落地,確保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記者高航 喬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