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全市防汛工作新聞發布會,就今年以來全市天氣情況、汛期氣候趨勢預測、防汛工作開展情況及總體安排部署情況進行通報。會上,市應急管理局、水利局、住建局、氣象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別結合本部門防汛工作重點作了介紹。
據悉,今年汛期,全市降水量呈現整體偏多,時空分布不均;降雨過程多,單次過程雨量大的特點。6月至8月,我市平均降水量為485.2毫米,較歷史同期(358.7毫米)偏多35.3%。且出現明顯降雨天氣過程有8次,其中7月11日夜間至12日、7月28日夜間至30日白天出現兩次區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天氣,平均雨量分別達到75.9毫米和61.4毫米。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汛工作,市領導多次調研檢查,組織召開會議、全力抓好防汛應急各項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修訂《廊坊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主要行洪河道防洪預案》《主要行洪河道洪水調度方案》《蓄滯洪區運用預案》《超標洪水防御預案》。印發《關于健全全市防汛抗旱體制機制實施意見的通知》《廊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規則》《關于調整廊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組成人員及包河領導的通知》,進一步完善黨政領導、部門領導、技術人員“三位一體”防汛責任制和防汛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落實主要行洪河道、蓄滯洪區、河道內村莊行政、技術、預警、轉移責任人,切實做到防汛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管、責任有人擔,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
主汛期,全市上下繃緊“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多部門嚴陣以待,多措并舉,密切關注雨水情變化,全力做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周邊等重點區域防汛工作,突出大清河、永定河和北運河“三大板塊”防汛重點,扎實開展河道堤防巡查防守、蓄滯洪區群眾轉移避險、城市防洪排澇等工作,切實筑牢安全防線,確保安全度汛。
市、縣兩級防汛辦組織應急、水利、住建、交通等部門,對河道險工、閘涵樞紐、橡膠壩、河道內村莊、涉河在建工程,永定河泛區、東淀、文安洼、賈口洼四處蓄滯洪區村莊,下沉式立交橋、地下空間等低洼易澇區及城市排水泵站等重點部位設施進行了多輪次、拉網式排查檢查,發現問題隱患227處,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防汛應急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部門、多領域。我市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注重強化應急聯動,形成防汛合力,全面提升防汛應急保障能力。
建立會商研判機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堅持每日對各縣(市、區)進行調度,組織應急、水利、氣象、住建、水文等部門會商,對全市氣候趨勢進行分析預測,及時通報雨情、水情、汛情和天氣預測預報情況。
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整合應急救援力量。目前全市共有水利、住建、交通、應急、通信、供電等專業搶險隊伍86支,消防救援隊伍33支,社會救援隊伍3支,群眾性搶險救援隊伍1034支。各搶險隊及隊員均登記備案,確保緊急情況下拉得出、上得去。
組織開展永定河系暴雨洪水防御桌面推演。目前全市共組織開展綜合性演練24次,參演人數2353人,開展群眾轉移避險演練503次,參與人員8349人,既鍛煉了隊伍,又全面檢驗了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加大投入和物資儲備。全市現有防汛物資倉庫20個,自儲防汛抗旱物資4096萬元,已超額完成儲備任務。嚴格執行24小時領導帶班和值班制度,確保發生突發事件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決策、第一時間處置。
繼續強化應急準備,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整治。抓實城市內澇防范,密切監視天氣變化,確保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周邊度汛安全。
下一步,全市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決策部署,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克服麻痹思想和厭戰情緒,全力以赴做好汛期“后半程”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記者 崔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