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或小區角落,落滿灰塵、“肢體殘缺”的“僵尸車”長期占據停車位,隨著長時間被遺棄,一些車輛出現了車牌被偷、車窗被砸、輪胎缺失的現象,最后只剩下一副金屬的“尸骸”……“僵尸車”的存在,不僅占據公共空間,還影響了市容。為此,連日來,承德市交管部門在廣仁大街、火神廟、都統府大街、火車站、獅子溝等路段,全面排查清理“僵尸車”,騰出公共區域方便市民停車。
在廣仁大街潤景華庭停車場,一輛無牌面包車長期停放在樓前停車位上,車輛有些破損,車身也落滿灰塵,由于車門緊鎖,沒能找到車主的聯系方式,交警只好先將車輛拖走。記者注意到,類似的“僵尸車”有的占用了公共停車位,有的則占用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給過往行人及附近居民造成了很大不便,也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甚至個別“僵尸車”還停到了十字路口,影響司機行車視線,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僵尸車”的存在究竟為何?采訪中,一些從事汽車行業的人士分析,“這些車輛因本身價值不大,車主不愿意去報廢,且報廢費時又費力,所以索性就把車輛放置到自認為相對安全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尸車’。”
在此次整治行動中,交管部門通過前期的全面巡查摸底,將轄區范圍內長期占用公共資源的車輛作為重點對象進行整治。對能夠明確車主的車輛,及時通知車主到場并責令其在指定時間內拖移;對長期停放且無法聯系到車主的“僵尸車”,實施了拖移,最大限度地實現“還路于民”,提高停車資源使用效率,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全面規范轄區路面停車秩序,有效凈化轄區道路交通和市容環境,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助力。(記者李瑩 通訊員霍文凱、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