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型智能電子水尺,模擬安裝在馬路邊上,能全天候監測路面積水情況,并且能將數據通過物聯網平臺實時傳輸至后臺。這個是窨井雷達水位計,安裝在應急井中,測量水井中的水位……”9月2日,在廊坊臨空經濟區智慧城市物聯感知實驗室里,運營負責人崔瀚升指著一套微型智慧水務系統向記者一一介紹。
這只是廊坊臨空經濟區智慧城市物聯感知實驗室的一部分。廊坊臨空經濟區智慧城市部部長王亮告訴記者,為推動新型智慧城市構建,廊坊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攜手新奧集團,以大物聯感知為基石,共建國內首個面向智慧城市全場景智慧物聯的實踐基地——廊坊臨空經濟區智慧城市物聯感知實驗室,為智慧城市建設擘畫藍圖。
“目前,實驗室內已涵蓋智慧工地、智慧水務、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等近20類專項應用及近百種感知設備,團隊數十位專業工程師每天在忙著調試設備。”廊坊臨空經濟區智慧城市部物聯網項目負責人趙紫銅說。
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十四五”規劃開局的新起點,廊坊市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等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加快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質廊坊,全力推動數字產業化創新、產業數字化賦能和城市數字化治理。數字廊坊建設正加速推進。
2004年以來,該市堅持大力發展電子信息主導產業,先后引進了華為、富智康、京東方、維信諾、科大訊飛等一批國內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培育了潤澤科技、河北志晟、蘭科網絡等一批本土企業,2009年規劃建設了省內首個大數據產業園區。
2019年,該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全力推進數字產業發展,同時,以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大數據產業)為重點,加強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全面提升園區的基礎設施水平和政務服務水平,積極引進大數據產業資源落戶,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潤澤科技、聯通云基地、華為云數據中心、光環云網等多個大型數據中心,擬在建項目30余個;開通5G基站4000多個,已實現對廊坊市主城區、各縣(市)城區及重點鄉鎮、重點區域的廣泛覆蓋。5G與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創新應用也在全面推廣。
2020年,該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共11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9.6億元,產業規模占全省22.4%,位居全省首位。數據中心運行機架數量達到7.28萬個(超過90萬臺服務器),云計算支撐能力居全省首位,全市已經初步形成大數據、新型顯示、通信導航等優勢行業。廊坊正在加快建設京津冀數據存儲高地和北方算力中心。
數字產業蓬勃發展。廊坊大數據產業鏈不斷延伸,形成了云存儲、云計算、云服務、大數據分析挖掘及應用等功能完善的產業集群。維信諾、京東方、鼎材科技等國內優秀新型顯示企業集聚廊坊,伴隨著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釋放,新型顯示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當前,一批重點傳統產業集群也搭乘“互聯網+”快車,發展漸入佳境。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智慧倉儲、企業上云、數字化管理多點開花,數字技術正在加速驅動企業管理、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的創新變革。美印個性化影印產品定制服務平臺被評為國家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香河機器人小鎮被評為河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園區。省市兩級數字化車間示范企業已達50余家。
掃碼取菜、感應稱重、自動結賬、24小時營業……小區內的“無人果蔬店”讓市民享受到了智能設備帶來的購物便利。在廣陽區金星道社區光明里小區入口,智能道閘一桿一車有序放行。居民進出,只需對攝像頭“刷臉”即可。智慧社區讓居民享受著數字生活帶來的安全和便捷的同時,也解決了許多社區管理的痛點。
“智慧交通”通過電子眼、綠波帶緩解交通擁堵;“智慧政務”實現審批服務線上化,企業開辦時間進入“小時時代”,充分依托“一窗通”平臺,提升拓展“一站式”功能,全程實現“指尖辦”。近年來,該市數字惠民成效顯著。智慧政務、智慧環保、智慧醫療、智慧安防等一系列數字化民生工程建設,帶動了信息消費持續升級。該市被評為首批省級信息消費示范城市。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記者祝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