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拉開帷幕。廊坊的景泰藍、陜西省渭南市的華縣皮影、赫哲族的魚皮制品、阿塞拜疆的地毯、匈牙利的海蘭德瓷器、斯洛伐克的彩瓷餐具和21世紀頭飾、俄羅斯的勺子舞……為參觀者帶來了不一樣的藝術感受
屏風、寶座、仙鶴、香爐……13件景泰藍作品造型典雅優美、色彩鮮艷奪目、圖案華麗多姿。9月15日,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拉開帷幕,在廊坊市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二樓“絲路長廊”“魅力京津冀”非遺專題展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景泰藍宮廷組合讓人震撼。
“景泰藍制作需要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10余道主要工序。如果連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作品要經過108道工序,且全部需手工完成。”廊坊展區的工作人員介紹,藝術節期間,共展出景泰藍宮廷組合、秸稈扎刻、仿古瓷、面塑、古建模型等22個項目、80多件展品。這些都是廊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期預計將持續到10月7日。
廊坊的歷史文脈傳承頗具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明珠璀璨。目前,全市成功申報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22項、省級115項,國家級項目總數居全省第二。從2007年至今,該市2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先后申報并爭取了中央專項資金共計1400余萬元,使非遺項目技藝不斷提高,傳習場所不斷改善,傳承隊伍不斷擴大。
在“百年百藝”民間文化藝術展,記者遇到了華縣皮影制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汪天喜。他是陜西人,擅長皮影設計、雕刻,皮影雕刻工具的制作以及牛皮的刨制等工藝。汪天喜說,“很高興能來廊坊參加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希望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華縣皮影的文化和歷史,同時學習其他傳承人的傳播方式,努力讓華縣皮影走進千家萬戶。”
“這款黑色的背包,還有這件衣服都是由魚皮制作而成。魚皮制作技藝是赫哲族人寶貴的遺存文化。其精美的鱗紋、蒼樸的韻味、神秘的薩滿文化,賦予了赫哲魚皮獨有的魅力。”在國內多彩非遺·和合絲路展廳,來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非遺展品格外引人注目。該展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魚皮衣制作技藝繁瑣復雜,環環相扣,工序包括捕魚、剝魚皮、熟魚皮、染魚皮、制作魚皮衣物、添加魚皮紋飾、成品,完全手工制作而成,需要制作者具有相當的耐力和定力。
阿塞拜疆的地毯、匈牙利的海蘭德瓷器、斯洛伐克的彩瓷餐具和21世紀頭飾、俄羅斯的勺子舞……在國際多彩非遺·美美與共展廳,展出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民間藝術展品不禁讓人駐足觀看,流連忘返。
絲路展廳板塊即“百年百藝”民間文化藝術展,分為國內多彩非遺·和合絲路和國際多彩非遺·美美與共兩部分。其中,國內部分包含“一帶一路”沿線18個省的20個非遺項目展覽。國際部分包含“一帶一路”沿線6個國家的非遺項目展覽。整個展廳預留了陜西、福建和俄羅斯的嘉賓駐足觀展和互動停留的位置。
絲路長廊板塊即“魅力京津冀”專題展區,共遴選北京、天津各5個項目、河北20個項目參展。此外,該展區還獨立設置了“遇見非遺”展區和廊坊展區。長廊中將展出一幅緊扣活動主題的36米剪紙作品《長城萬里圖》。絲路廣場“絕藝市集”板塊大廳內設置了4組大型陳展作品,包括雕琢時光配以書法表演、“燕京八絕”配以古琴表演、布藝織造配以插花表演、京作硬木工藝配以茶藝術表演等,以多種形式展示特色民間藝術。
國際民間藝術嘉年華作為藝術節主要活動之一,設計演出點位7個,精心安排了俄羅斯勺子舞、陜西安塞腰鼓、昆曲、琵琶、黃驊麒麟舞、燕趙弦韻樂團、絲路愛樂樂團、民族服飾展演走秀等8支演出隊伍,為廣大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沖擊和藝術感受,實現文化藝術的交流共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民心相通”。(通訊員 滕雪葉 記者 祝雪娟)
關鍵詞: 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 景泰藍宮廷組合 海蘭德瓷器 勺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