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石家莊市秸稈禁燒辦公室人員先后對正定縣、新樂市、行唐縣、靈壽縣及鹿泉區、新華區進行了禁燒清源攻堅行動督導檢查。“農村群眾的禁燒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截至目前,全市火點數量與2019年同比下降97%以上。”石家莊市秸稈禁燒辦公室負責人張有力介紹說。
在靈壽縣北洼鄉東孫樓村,一臺大型飼料青貯機械正在田間馳騁。地頭三位村民拉著家常。原來,她們是在等候撿拾遺落田間的玉米和較長的玉米秸稈,為接下來的小麥播種做好準備。“村里專門安排了人,一天清理一次零散的玉米秸稈。”其中一位村民說,“村里宣傳了,點火冒煙污染空氣,對身體不好,我們都不點。”
據介紹,東孫樓村農戶和畜牧養殖場形成了合作關系。養殖場免費為村民收割玉米秸稈,也不再向村民支付收購玉米秸稈的費用。這樣,農戶節約了雇機費,養殖場節約了收購費,雙方互利共贏。在今年秋季雨水較多、農田積水影響小麥播種的情況下,將玉米秸稈“一掃光”的方式有利于水分蒸發,既最大限度消除了焚燒隱患,又有利于群眾趕農時播種小麥。
來到市生態環境局靈壽縣分局露天焚燒紅外視頻監控系統監控室,記者看到,兩名值班人員正在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上不停移動的畫面。記者隨機點出了一個村,工作人員操作平臺,畫面即時拉近,路面上車輪痕跡都清晰可辨。值班人員介紹,監控室實行24小時盯守制度,一旦發現焚燒苗頭,及時通知所屬鄉鎮派人前往處置,“對于視頻監控系統覆蓋不到位的地方,我們通過無人機飛檢、鄉鎮禁燒巡邏隊巡查的措施,消除監管盲區,實現全覆蓋。”
“必須確保市秸稈禁燒監控平臺推送的火情信息第一時間簽收,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反饋。”張有力一連強調了三個“第一時間”“各環節一旦超時,將依法依規給予追責問責。”
在正定縣新城鋪鎮北王莊村,一位村民正在修整農田,將幾根秸稈拿到了路邊。“我們村設立了4個禁燒防火點,分別安排3名村民值守。”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峰介紹說,北王莊村還組織了清運隊伍,每天巡查田間地頭,確保零散秸稈日產日清,并采用覆土掩埋措施徹底消除焚燒隱患。
“農田水分大,小麥播種期延長,露天禁燒秸稈工作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特別要加強重點區域的管控,保證不著火冒煙。”采訪張有力時,記者看到一輛農用三輪車由遠而近,將零散秸稈收集上車。
一路走來,雖然沒有發現一個火點,大部分路邊、村邊干凈整潔,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市禁燒辦將立即責令有關縣(市、區)秸稈禁燒辦公室采取整改措施,并跟進整改效果,同時通報全市,要求各地舉一反三,強化五邊清理,進一步落實各項禁燒管控措施,為我市空氣質量‘退后十’提供有力保障。”張有力堅定地表示。(記者崔虹 通訊員郭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