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宋娜)“通信老兵”“雙奧人”“女工程師”……對于中國聯(lián)通秦皇島分公司的傳輸設備維護工程師袁曉霞來說,自己身上的這些“標簽”,既是壓力,也是動力。14年來,她經歷了數不清的困難與挑戰(zhàn),也見證了大大小小的成功與輝煌。
2008年,袁曉霞在北京奧運會秦皇島賽區(qū)足球比賽場館——秦皇島奧體中心參與通信保障工作。受訪者供圖
奧運初經歷:克服艱難 不畏挑戰(zhàn)
“接到通知時很興奮,但興奮過后也感覺到不小的壓力。”2008年,秦皇島市奧體中心體育場成為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的分賽場之一,承擔了奧運會期間的12場足球比賽。作為中國網通秦皇島市分公司(注:2008年10月,中國網通與中國聯(lián)通合并)的一員,袁曉霞與另一位同事負責北京奧林匹克轉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OB”)視頻傳送的網絡建設及通信保障工作。12場足球比賽畫面的快速傳輸離不開穩(wěn)定的網絡信號的保障,袁曉霞深知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與時間賽跑。BOB的全部設備安裝在場館臨建內,臨建交付時間為6月初,而8月初就要進行比賽,留給網絡建設的時間少之又少。袁曉霞和同事一方面與場館業(yè)主保持聯(lián)系,及時了解臨建的搭建進度,確保第一時間進場施工;同時,與BOB技術運行人員加強溝通,對信息點和網絡參數要求全部掌握,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光纜鋪設、設備安裝、業(yè)務調測、試運行等工作。
跟技術“死磕”。BOB編解碼設備的維護與保障對當時的袁曉霞和同事來說,是一大技術難題。他們先在網上查找相關設備的性能參數,并跟本地電視臺從事視頻傳送的朋友“取經”,詳細了解傳送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在實操培訓中,他們在設備上一遍一遍地練習參數設置,模擬各種故障場景,最終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通信保障任務,保證了比賽期間零故障。
2008年9月,袁曉霞獲得公司頒發(fā)的“奧運工作個人貢獻獎”榮譽證書。受訪者供圖
“當時,自己負責的場館在上演精彩的足球賽事,近在咫尺卻不能觀看,有一絲小小的遺憾。但現場網絡平穩(wěn)運行,視頻信號正常傳送,親人、朋友和全世界的觀眾能夠享受到世界頂級賽事,我更為此而驕傲!”袁曉霞回憶道。
袁曉霞與團隊同事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合影。受訪者供圖
再遇奧運:勇挑重擔 加速成長
“最快的網絡”保障“最快的冰”。作為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唯一官方通信服務合作伙伴,近兩年來,中國聯(lián)通人再次將工作節(jié)奏調到“奧運模式”,袁曉霞也繼續(xù)披掛上陣。
2020年12月,袁曉霞作為團隊唯一的女工程師,加入“相約北京”測試活動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的場館通信保障團隊,負責建設傳輸網絡、場館資料梳理等工作。
國家冬季兩項通信機房是冬奧會張家口賽區(qū)的兩個核心匯聚機房之一,也是張家口賽區(qū)第一個開通的全業(yè)務機房。
“當時崇禮區(qū)的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35℃,場館里暫時無水無暖無衛(wèi)生間,需要克服的困難不少。但作為一名黨員、一個通信戰(zhàn)線的老兵,我應該沖在前面,勇挑重擔。”在為期一個多月的調測窗口期內,袁曉霞沒有休息一天,晚上經常挑燈夜戰(zhàn),春節(jié)也沒回家,更沒有時間陪伴當時正上高三的兒子。
最終,袁曉霞與團隊如期完成國家冬季兩項通信機房的傳輸、數據、wifi、固定語音等各項業(yè)務調測,并在測試活動期間堅持每日巡查,確保核心設備運行正常,圓滿完成“相約北京”測試活動的通信保障工作,為做好冬奧會通信保障積累了寶貴經驗。
袁曉霞在張家口制服和注冊分中心。受訪者供圖
2021年9月,袁曉霞與團隊再次進駐崇禮,負責張家口制服和注冊分中心的通信保障工作。制服和注冊分中心是歷屆奧運會組委會必須設置的非競賽場館,負責賽事工作人員證件的注冊、領取和服裝的流轉發(fā)放。作為傳輸設備維護工程師,袁曉霞全程參與了場館前期的網絡設計、部署與保障方案編寫、線纜施工、設備安裝以及業(yè)務調測等通信建設工作。
談起“雙奧人”的經歷,袁曉霞說,在一次次挑戰(zhàn)中,她對“更快、更強、更高”的奧運精神有了更深的體會,“作為一名通信人,這種精神也激勵著我不斷挑戰(zhàn)自我,學習新技術、承擔新責任。我會全心全力,圓滿完成冬奧會通信保障工作,確保萬無一失,為冬奧會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