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在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澄邁段林水交融觀景臺,幾名工人正在圍繞著一輛水泥罐車進行入口路的施工。“今天下午完成這段路的施工后,這個觀景臺的基礎設施建設就完成了,下一步將進行綠化。”環島旅游公路澄邁段現場工程師張福生說,澄邁段規劃建設三個觀景臺,兩處在建觀景臺接近完工,一處正在進行設計升級。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串聯12個沿海市縣,全線結合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共規劃40個驛站,并設置了觀景臺、停車區共70處。截至目前,16個觀景臺已經完成施工。今天,讓我們走進環島旅游公路澄邁段的兩處觀景臺,打開自然美景外的“歷史之旅”。
【資料圖】
正在建設當中的林水交融觀景臺。記者 王小暢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記者 王小暢
風光&歷史
賞紅樹林風光游商貿古鎮
林水交融觀景臺位于那桐田大橋旁邊,入口處設有停車區,除了小汽車停車位外,還設有2個中巴車的停車位。
環島旅游公路澄邁段一處已完工的停車區。記者 王小暢 攝
觀景臺面積不大,規劃建設的設施卻比較豐富,計劃安裝健身娛樂器材,還為小朋友打造了沙池。當然了,其作為觀景臺,周邊的景色也很優美,正前方是一條小河,四周分布著紅樹林,鳥鳴聲不斷,是一處不錯的身心放松地。
在這個觀景臺的公路對面有兩株古樹,它的名字在不少武俠小說中出現過,那就是見血封喉樹。
“這兩株都是古樹,樹齡有上百年,它們旁邊的榕樹也有上百年樹齡。”張福生介紹,原來的路線規劃經過它們,但為保護這三棵古樹,線路進行了調整,為樹騰出了地。保留下來的三棵古樹,如今成為了此處觀景臺的一大特色。
如果你來旅游公路,不要只顧著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可通過它感受海南沿海地區的歷史文化。
在林水交融觀景臺東側四五公里處有封平約亭,它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同治二年(1863年)重新修葺,是清代屬瓊州府澄邁縣恭貴鄉封平都宣講、議事的場所,兼有驛站功能。
澄邁段雷公島景色。記者 王小暢 攝
約亭周邊還是古驛道、古街區、古市集所在地。由于地處當時交通要道,村莊密集,人口眾多,商貿物流繁盛而形成了封平多峰鋪(市)。在這座古商鎮上,一條條古樸的青石板路、一棟棟火山石堆砌的老房子,一個個用石頭搭建的攤位,依稀可見昔日街市的繁華景象,似乎叫賣聲就在耳邊回蕩,仿佛能夠讓人一下子穿越到300多年前的古代鬧市。
在參觀游覽約亭、古街等人文古跡之余,市民游客還可以來到與之毗鄰的福豐咖啡山莊,點上一杯醇香的咖啡,與好友品味歷史,感受鄉村田園生活。
封平約亭。通訊員 王家專 攝
硝煙&寧靜
憶崖壁戰役惜當下和平生活
從林水交融觀景臺出發,一路向西行,經過花場灣、紅坎嶺就來到位于玉包港的玉包滄浪觀景臺。這處觀景臺的建設基本完成,它與林水交融相比規模更小,但周圍景色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其處于海邊懸崖上,視野開闊,能盡覽寬闊的海景,而且距此不遠處還有玉包港登陸作戰紀念碑。
玉包滄浪觀景臺前的海景。記者 王小暢 攝
讓我們把時間回撥到1950年3月26日,解放軍一個加強團2999名指戰員,分乘81只小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起航渡瓊,次日拂曉抵達玉包港,在當地黨政軍民配合下,克敵制勝,強行登陸,為主力部隊渡海登陸解放海南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站在玉包滄浪觀景臺上,映入我們眼簾的高聳崖壁,正是先烈們為解放海南浴血奮戰的戰場。那時,戰士們為了實施突施,冒著敵人的炮火,毫不遲疑地徒手攀巖,扯著崖壁雜草藤蔓攀爬高聳的懸崖強行上岸,摧毀了那里的敵人碉堡群。
雖然如今硝煙已逝,但我們站在玉包滄浪觀景臺上,回望革命先烈的赤誠與英勇時,內心會不由地會激蕩起一股暖流,對我們如今和平、安寧的生活會生出彌足珍貴之感。
觀景臺是海南環島旅游公路交通功能之外的延伸,也賦予了這條道路與眾不同的角色定位,為游人飽覽海南自然風光,感受海南地方歷史文化增添了新的選擇。
“四海通衢”牌坊。通訊員王家專 攝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定位為“國家海岸一號風景道”,通過構建“快進慢游”交通體系,將濱海景點和驛站串聯為“珍珠項鏈”。全線結合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共規劃40個驛站,其中25個為自然景觀資源型驛站,15個為歷史人文資源型驛站。此外,沿線設置了觀景臺、停車區共70處。
記者從海南交投獲悉,截至目前,海南環島旅游公路主線路基段已建成,全線142座橋梁已經完成進度達99%,計劃于12月底實現全線通車。此外,70處觀景臺、停車區已完成21處,36處正在施工,3處暫不具備施工條件未施工,10處由大師營進行提升打造。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今年底全線建成通車后,人們在這條公路上,不僅可以欣賞自然美景,沿途的人文古跡,還可為人們開啟歷史文化之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