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農耕文化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社會文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它貫穿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始終。
5月20日,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在這個美好的夏日,鄭州高新區南流小學1-5年級部分學生前往滎陽虎牢關農耕文化園,開展了以“尋農耕之美,享勞動之樂”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學習農耕知識,體驗農耕勞動,感受農耕文化。
早上8點,孩子們帶著對這次活動的期待與興奮整裝待發。歷經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到達目的地,在熱烈的開營儀式中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首先,學生們在研學老師的引領下前往了百果園和蔬菜園,認識了各種的蔬菜和水果,了解了它們的成長過程,各種各樣的植物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在微風吹動下輕輕搖晃,仿佛在和孩子們熱情地打招呼,歡迎大家的到來。
緊接著,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石磨磨米、采摘果實、拉耬耕地、禾苗插種、搭建籬笆等鄉村田間勞作的場景活動,了解了一些生產勞動的常識,同時也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手工織布活動,一起體驗桌面織布,感受 “唧唧復唧唧”的樂趣,在學習織布的過程中,啟發智慧,打破所有 “布”可能。
與此同時,學生們還通過自己的巧手DIY了夢想的草帽、制作美食芝麻鹽等。一幅幅生動的農作童趣圖在夏日的陽光下描繪了新時代陽光少年最美麗的畫卷。學生們在感受集體活動快樂的同時,也更加感受到了勞動帶來的愉悅和幸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親身探究與實踐,學生們以廣袤天地為課堂,以大自然為教材,傳承農耕文化,弘揚勞動精神,探尋課堂外的詩和遠方。勞動實踐雖然短暫,但大家收獲頗豐。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生活的繪畫師和耕耘者,即使樸實無華,但只要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終能獲得歲月的饋贈。相信南流小學的學生們一定會懷著感恩之心,勇往直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