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年過8旬的張奶奶因突發意識障礙40分鐘被120送至長沙市第三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唐尚林對老人進行緊急評估,發現她的心率只有30-40次/分,存在心臟驟停風險。
(相關資料圖)
在采取了必要的急救措施后,結合病史情況,唐尚林考慮張奶奶意識障礙的原因可能是藥物中毒或腦血管意外,于是反復詢問家屬,但家屬再三否認了藥物中毒可能。
為了不耽誤老人的救治,急診醫學科立即啟動多學科聯合診治(MDT)。
十分鐘不到,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重癥醫學科等多個學科專家迅速匯集,就張奶奶病情展開討論,決定打開綠色通道為老人進行頭顱CT、頭頸部血管造影等緊急檢查;介入團隊則為老人安裝臨時起搏器,保證心臟有效搏動;多學科團隊對檢查結果再次分析,考慮張奶奶安眠藥中毒的可能性最大,于是立即給予解毒劑進行診斷性治療。
很快,老人的病情明顯好轉,生命體征恢復平穩,而此時,距離張奶奶入院僅1小時。
就在這時,家屬告訴醫生,他們剛剛在家中的垃圾桶里發現了一個10多年前購置的安眠藥空瓶,張奶奶確實是不慎誤服了大量安眠藥導致的藥物中毒!
“還好三醫院的醫生經驗豐富,馬上就查出病因給了正確的治療,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家屬心有余悸地說。
急診醫學科主任李國軍表示,急診的工作看似平凡,卻不簡單。面對人群雜、病種多的工作環境,發病急驟、疾病兇險的工作特點,需要急診醫務人員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具備精湛的急救技術、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醫院多學科團隊聯合作戰、快速出擊,也為急危重癥患者精準有效救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李國軍提醒,老年人由于對疾病及藥物的了解、認知不夠,再加上記憶力減退、視力下降等因素,超量用藥、自行加藥或停藥、藥物減量、漏服和誤服藥物等不規范用藥情況屢見不鮮。
不規范用藥對老年人的健康會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老年人規范用藥及藥品管理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建議家屬為老年人準備專用的藥品收納盒,根據服藥的時間(如早、中、晚)依次放在格子里,且在蓋子上貼便簽注明服用的時間;對于文化程度不高、視力差、有老年癡呆以及有焦慮、抑郁等癥狀的老年人,建議所有藥品由家人保管,每日定時定量發藥。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魏翠 謝超勝
來源:瀟湘晨報企鵝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