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上海商場沒人?空置率高?有博主拍了那些鏡頭,我們卻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

    2023-08-31 03:38:18 來源:上海辟謠平臺

    “悅薈廣場人少?不至于吧。我們店的客流一直很穩定,整個商場的人氣還不錯,雖然有商鋪關著,但也不斷有新店開。”張釗說。他是主打沉浸式體驗消費公司“韓禮臣”的區域經理,韓禮臣在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上的悅薈廣場3層一舉開設了沉浸式懸浮劇場、星空藝術館、失戀博物館3家店。記者選擇在多個工作日探訪,都看到3家店門口排著等候入內的消費者,有的還拖著行李箱。張釗透露,最近兩個月,店鋪的日均客流達千人以上。


    (資料圖)

    等候體驗的消費者

    在整個悅薈廣場,進出口和自動扶梯上客流不斷,中庭的主題展吸引年輕人駐足,熱門餐飲店門口時常有等座隊伍,而臨街的品牌以運動、時尚為主,同樣人來人往。雖然部分商鋪設置了圍欄,顯示尚未出租;但也有商鋪正在裝修,宣告“即將開業”。

    商場內人來人往,并不“蕭條”

    看到這樣的場景,并不能得到“經濟蕭條,店鋪倒閉”的結論。不過,在部分自媒體的“報道”中,悅薈廣場卻是南京東路步行街“經營不善”的商場代表之一。

    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上有不少帖子或短視頻聚焦上海商場,頻頻出現圍擋著的商鋪、客流稀少的過道等,然后就是“大量倒閉”“危機四伏”等關鍵詞。這些都是真的嗎?

    “危機四伏”?實為自媒體“先入為主”

    “幾乎在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拍到有商場內人丁寥落的景象;但同樣地,也能拍到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鏡頭。因為市場規律就是有的商場生意好,有的生意差。”多名一線從業者認為,部分網文或短視頻屬于“主題先行”“先入為主”,故意選取特定商場或特定時段,以此體現“危機”。

    被部分自媒體稱“沒人”的商場,實際卻有不少經常排隊的“網紅店”

    業內人士還說,在自媒體的文章或視頻中,往往強調“中心城區商場”,這要么是對上海商業不甚了解,要么是故意忽視上海中心城區商業競爭最為激烈的現狀,“在上海,郊區商場往往是‘人氣王’,而市區商場冷熱不均,這與區域商業發展有先后、商業設施不均勻都有關。”

    中心城區的商業起步早、發展快,但也導致了設施陳舊、改造困難等問題。

    例如,傳統商業以“百貨”為主,通俗地說,就是賣東西。有些早期的商業建筑不僅沒有煙道,甚至連電梯都沒有。如今,體驗經濟蔚然成風,可這類商業建筑即使想引入餐飲、休閑娛樂等新業態,也受制于硬件。如果推倒重來,又意味著大筆投入,對運營方是不小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業主或運營方按下“暫停鍵”,斟酌規劃,并不叫人意外。

    只要業態適合,步行街的支馬路也有很高的人氣

    中心城區商業競爭激烈更是不爭的事實。

    據上海購物中心協會的《上海購物中心2022—2023年度發展報告》,2023年上海擬新開3萬平方米以上購物中心45家,面積超300萬平方米,是近3年來最多的一年。到今年年底,預計上海3萬平方米以上購物中心總量將超過400家。大致盤點這400家購物中心,會發現仍舊呈現中心城區多、中內環多,郊區少、外環少的特點。可見,市中心的購物中心以及傳統商場不僅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服務人群的天然半徑也遠小于郊區商場。

    南京東路步行街客流很大,但也面臨商場之間競爭激烈、等問題

    即使在南京東路步行街這樣的熱門商街,也并非“地段決定一切”。

    除了悅薈廣場,與其比鄰的置地廣場、美特斯邦威旗艦店也是自媒體頻頻提及的“經營不善”典型,卻忽略了這幾家店都曾經過多次調整、熱鬧過也冷清過的發展過程。應當說,每一輪的經營者都進行了探索,但并不是有探索就有好結果;或者說,有的業態在某個時期受到消費者歡迎,但過段時間也可能被淘汰。

    有業內人士指出,應當客觀看待這些商場的起落,“從步行街的發展變遷看,這一路段的商業經營本身就有瓶頸,一度還有‘商業百慕大’的說法。所以,對置地廣場、美特斯邦威旗艦店目前尚未出租的現狀,沒必要過度解讀。當下的市場環境更加復雜,不論誰接手,都得先想清楚‘做什么’。暫時的留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草率開店后又匆匆收場。”

    “開開關關”本身就是市場常態,無須過度解讀

    老舊業態自然淘汰,新興業態蓬勃發展

    “自媒體‘先入為主’,選擇部分冷清的場景唱空實體商業,這種做法不可取。但不是說老舊業態就可以不變。對很多老牌商場乃至商街而言,轉型已經迫在眉睫。那些不能改變或不愿改變的商場商街,被市場淘汰也是正常的。”業內人士并不諱言,在當下的消費背景下,老舊業態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

    部分自媒體提到的七浦路服飾批發市場、上海火車站地下通道內的店鋪,正屬于這一類。雖然它們集中了大量小店,給過消費者“淘”的樂趣,但放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很多店鋪不論業態還是服務方式,都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而且,七浦路服飾批發市場和火車站地下通道都處在上海中心城區的核心地段,可以說是上海的“門面”。就“門面”而言,傳統的服飾及小商品交易,也并不適合。它們的沒落,早幾年就已露出端倪。

    “每家服飾店都大同小異”“價格還沒有網購便宜”“環境不太好”……社交平臺上的這些評價,或許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市場對傳統業態轉型期待。

    “我聽說過七浦路,也知道它緊鄰蘇州河,但看了社交平臺的分享,覺得離它不遠的‘今潮8弄’更有上海特色。”暑期來上海旅游的大學生宋小理說。出發前,她上網做了不少“功課”,最終決定把外灘、外白渡橋、外灘源、今潮8弄組成行程單上的“外灘、蘇州河一日游”。

    就像七浦路附近崛起了今潮8弄那樣,在老舊業態逐漸被淘汰的同時,新勢力、新業態正在蓬勃發展,展現出新的號召力。

    靜安嘉里中心也被部分自媒體點名“人氣少”“空置率高”,可在周邊工作的白領們不這么看。

    “商場里的店鋪質量很高,不覺得人少”“‘網紅’餐廳很多,動不動就要排隊”……街訪中,很多上班族還提到商場南廣場和安義夜巷舉辦的各種活動,比如春天的爵士演出、咖啡文化周,夏天的環球美食節、戶外健身日……

    商場舉辦的互動活動很受消費者歡迎(采訪對象供圖)

    在商場旁寫字樓工作的喬女士更是說:“我現在不僅工作日來這里消費,雙休日也會來。因為商場里的lululemon(運動品牌)在雙休日會組織免費的瑜伽課,一起上課的很多都是上班族。8月時,這里還搞過運動挑戰賽,數百人一起跳操的感覺太棒了!”

    她分享了現場視頻:商場間的道路被改造成運動場,跳操、飛盤、動感單車、迷你足球場等項目依次排開,不同年齡、膚色的人群匯聚于此,揮灑著汗水,也洋溢著歡笑。喬女士評價,“現在的商業不是簡單地逛街、吃飯、買東西,而是要建立‘連接感’,有別人沒有的內容——以前沒想過賣運動服的店里會有健身教室,體驗過后,覺得‘真香’,自然變成了商場的回頭客。”

    喬女士的個人體驗背后,是體育健身消費這一新業態的快速發展。

    消費者對體育的熱情也帶熱了相關產品和服務(采訪對象供圖)

    公開資料顯示,她經常光顧的門店是lululemon在亞太地區的最大門店,今年3月才剛剛開張。品牌在上海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快——這個2016年底才進入中國市場的運動品牌第一家店就選在上海,之后更是在上海連開17家,不僅有亞太區最大店,還有設在“梧桐區”的全國首家獨棟沿街店。與運動服飾一起在年輕人中走俏的,還有品牌帶來的“店中健身課”。

    在全市,體育健身服務一樣火熱。8月5日上午10時,上海市體育局聯合美團、大眾點評發放了500萬元體育消費券,20分鐘內,第一期消費券被全部搶完。此后,上海體育消費持續升溫,7月以來,僅美團平臺的運動健身消費訂單規模已較2021年增長逾180%。

    監控數據“打臉”自媒體抹黑

    就上海商業的整體趨勢看,多家研究機構或第三方平臺的結果顯示,首店經濟、體驗經濟蓬勃發展,市場總體向好,包括被部分自媒體咬住的零售業空置率也持續下降,正面“打臉”自媒體對上海商業的抹黑。

    戴德梁行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新設首店1073家,新增規模繼續領跑全國;2023年1月至2月,又新增首店181家,特色商業街區已經成為首店在上海的重要載體。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上海中高端購物中心市場整體空置率環比下跌0.5個百分點,目前為9.6%,是2022年以來的歷史最低點,反映出上海 零售市場復蘇勢頭強勁。戴德梁行同時預測:“鑒于上海經濟的穩健及持續發展勢頭,未來兩年上海零售物業市場前景應將保持樂觀。”

    世邦魏理仕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上海全市零售物業空置率持續下降。其中,第一季度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購物中心首層租金在連續3個季度下調后實現止跌;第二季度,空置率環比下調0.1個百分點,目前為7.6%,全市購物中心首層租金走勢平穩。同時,全市商業需求熱度持續回升,餐飲、時尚服飾及珠寶配飾類需求亮眼。

    層出不斷的主題活動,也大大提升了消費熱情。今年以來,“國潮四季 美好申活”“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馬路生活節”等陸續登場,讓上海零售業加快復蘇,一系列數據可以佐證——

    美團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上海服務零售相關訂單同比增長率達94.4%,增長率位列全國各省市第一,其中餐飲相關訂單增長43.4%、酒店和民宿訂單同比增長105%、門票度假類訂單同比增長170%、休閑娛樂類訂單同比增長171%、運動健身類同比訂單增長155%。

    8月中旬落幕的小紅書首屆“馬路生活節”,總共輻射了上海37條馬路及周邊地區,吸引了400多家品牌和小店,有超過200萬市民參與線下互動體驗。

    老牌主題活動“五五購物節”同樣帶來真金白銀,據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數據,購物節期間,上海全市線下消費日均71.3億元,較去年購物節同期增長16.2%;據上海市大數據監測,全市網絡零售額日均4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6%。

    射箭這樣的小眾運動也逐漸在上海落地開花

    “上海的商業競爭非常激烈,但只要有獨特的服務就有機會突圍。”道順射箭館MOHO店店長小曼說。MOHO是去年底才開的新商場,距離南京西路大約1公里,可以說一誕生就面對成熟商區的競爭壓力;而射箭館1月1日開始營業,總共才180平方米,面積也不大。但短短半年多時間,門店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還小有盈余。“即使在工作日,也有10多撥客人;雙休日可以達到四五十撥。”小曼說,來嘗試射箭這項新運動的,有年輕人,還有很多孩子,客流組合非常多樣,包括情侶、親子家庭、公司團建等,“總之,雖然有競爭力的壓力,但更有把店開好的動力。”

    記者在MOHO里閑逛,發現商場的招商尚未完全結束,可很多店已經像道順一樣,人氣不低:工作日的蔦屋書店里,消費入座區幾乎找不到空座;除了射箭,室內沖浪、舞蹈教室等體育健身服務也很受歡迎,舞蹈教室門口甚至有消費者用露營車帶著裝備,希望與心儀的帶教老師同臺舞動……

    舞蹈健身等體驗消費吸引了固定的消費群體

    “我們在全國都有門店,但上海的市場氛圍最好,消費者愿意嘗試新生事物,也有強勁的消費能力。”道順射箭館負責人龍海濤說,過去3年,開在上海的門店中只有一家因為租約到期沒有續簽,其余店都正常運營。目前,品牌在上海已有10家店,并在不斷擴張,預計年底能翻一番。

    分析自家業態在上海初步站穩腳跟的原因,龍海濤認為這是上海商業迭代發展的結果。他們的店有的在大型購物中心,也有的在社區商業體中,“雖然所在商業體規模、定位有差異,但總體來看,上海商業已經從1.0版迭代到3.0版——1.0版是傳統百貨,2.0版本是‘零售+餐飲’,3.0版本是‘零售+餐飲+體驗’。‘體驗’的內涵非常豐富,意味著更多的組合,比如‘商業+體育’‘商業+文化’‘商業+科技’……空間太大,潛力無限,就看從業者如何把握。”

    關鍵詞: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