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全球要聞:產糧大省節糧減損顯效 “地趴糧”待治理

    2022-11-03 09:52: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節糧減損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內容。目前,除個別玉米冬收地塊外,產糧大省黑龍江秋收已全面結束。《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在收獲環節,黑龍江采取多種措施,加快機收減損技術的推廣應用,取得成效。但在儲糧環節,部分地區“地趴式”儲糧仍較多,易造成蟲害霉變,損耗大。須綜合施策堅持全鏈條減損,加大農業機械科研攻關,進一步減少收割環節損失,加大科學儲糧倉推廣,最大限度減少糧食損耗。


    (相關資料圖)

    節糧減損顯成效

    糧食損失浪費現象在全球范圍內仍普遍存在。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從收獲到零售各個環節中,全球范圍內糧食損失率高達14%。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尤為重要。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持續抓好機收減損。作為中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去年糧食產量1573.5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產量11.5%。今年秋收,黑龍江省制定并實施了減損技術規范、加強減損培訓、加快機具更新改裝、開展損失率檢測等多項減損綜合措施,機收減損取得明顯成效。

    為減少大豆收獲損失,今年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為大豆收割機加裝了擋泥板、防護網,大豆粒落在地里的情況大幅減少。收獲機還加裝了扶倒器,有效減少收獲中因倒伏造成的損耗。

    “今年我們農場種了20.27萬畝大豆,平均畝產為450多斤,收獲損失率降低1個百分點,每畝就少損失4.5斤大豆,全農場就相當于增產91.2萬斤。”建設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道光說,近年來,通過加大推廣機收減損技術,大豆收獲損失率從原來3%降到1%。

    減損就是增產。進行田間調查,收集、處理樣品,歸納、計算數據……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九分公司,黑龍江農墾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的工作人員正開展秋糧機收減損檢測。他們分別針對各種作物不同收獲方式、收獲時期、收獲條件下的損失率進行對比檢測,并分析損失原因,為科學合理制定秋糧機收減損措施提供數據支撐。經初步估算,北大荒集團三大作物機收綜合損失率相較去年分別下降0.3個百分點,可減少糧食田間收獲損失約1.38億斤,相當于增加了約13.3萬畝耕地的糧食產能。

    在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有限公司,每個標準高大平房倉都配置了智能化控制系統,相當于在糧倉建了“千里眼”。糧倉內,有高清可視探頭和感應器對糧堆內的溫度、濕度、蟲害等進行實時監測和監控,顯示數據同步傳到智慧糧庫管理系統平臺上,遇到異常情況就能及時發出預警,提醒工作人員采取應對措施。

    目前,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有限公司科技儲糧覆蓋率達到100%,標準高大平房倉采用先進的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高效低碳環保,確保儲糧環節更安全,損耗更少。

    部分地區農戶仍采用“地趴式”儲糧

    機收的推廣大大減少了糧食損耗,但在儲糧環節,部分地區損耗依然不小。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地區仍有不少農戶沒有儲糧設施,糧食收下來后,就往自家院子里或地頭一放,俗稱“地趴糧”。這種儲糧方式如果遇到冷暖天氣交替,易造成生霉、腐爛等“壞糧”風險,同時也容易遭受鼠害。

    黑龍江省西部某縣種糧大戶蔣耀文今年種了510多畝地,其中玉米100多畝,收獲的玉米就堆在地頭,等到價格合適再賣。“這種‘地趴糧’,損耗確實也不少,老鼠、野雞都會吃,遇到暖冬容易霉變,發生壞糧情況,一畝地至少損耗幾十斤。”蔣耀文說,由于種的面積大,多年來一直這樣存放玉米,沒有太好的辦法,“周邊種糧大戶大多是‘地趴糧’”。

    “‘地趴糧’的玉米壞了不少。玉米放到來年一月份以后,氣溫一上升,就容易‘發燒’(霉變)。”黑龍江省東部某縣農民李文富說,因為今年一月份糧食價格不理想,他又把“地趴”的玉米棒脫粒鋪到水泥地上,等到二月末才銷售出去。“一共收了六七百噸玉米,最后發霉的玉米有10多噸,太可惜了。”

    記者調研了解到,部分產糧大縣缺少玉米精深加工企業,糧食本地消化較慢,很多農民需等待外地客商前來收購。一些農戶存 “惜售”心理,加之本地糧食烘干能力不足,或出于成本考慮等多種因素,農戶選擇采用“地趴糧”的方式儲存玉米,而這種儲存方式則要求機收玉米棒,而不是機收時在田間脫粒。

    “我們現在采用直收脫粒的方式來收獲11000多畝玉米。”黑龍江省依蘭縣達連河鎮長興村誠信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志民說,他們建設了日烘干能力400噸的烘干塔和庫容約3萬噸的倉庫,以提高糧食倉儲水平。“收玉米棒的機器糟踐糧,容易丟棒,玉米粒也容易在收獲過程中迸濺到地上。”對比這兩種收獲方式的差別,韓志民感慨道。

    在黑龍江,“地趴糧”這種儲糧方式依然存在。為了減少農民儲糧過程中的損失,前些年,國家糧食部門推出了科學儲糧倉項目。黑龍江中良倉儲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柳芳久說,在當地推廣科學儲糧倉時,發現由于倉型容量小、性能單一,種糧大戶玉米種植面積大,有的幾千畝上萬畝,投入成本太高,不適應種糧大戶的需求,推廣效果并不理想。

    須全鏈條推進糧食減損

    “我們收獲時的糧食損失率在百分之六七左右。”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永勝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明坤說。他們種植了兩萬畝大豆,損失的糧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等于把一部分收成扔到地里了,實在可惜。

    劉明坤說,大豆收獲的時機很重要,由于豆莢日漸干燥,晚收一天,出現炸莢的比例就會更高。收割機一經過,豆子就容易被機械打落到地上,造成損失。究其原因,是因為農機和農藝沒有很好結合。可以探索錯時播種、錯時收割,使有限的農機在收獲高峰期集中作業,發揮最大效能,避免因為延誤收割時機造成的糧食損失。

    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減少不必要浪費,專家和基層干部建議,要在糧食收獲、倉儲等環節全面推進減損工作,推動糧食科技創新和科普宣傳,多環節、全鏈條、系統化減少糧食產后損失。

    首先,要加大農業機械科研攻關,進一步減少收割環節損失。劉明坤說,盡管機收減損取得成效,但國產農機損耗率仍高于進口農機。比如進口的收割機在收獲時會根據收割機的車速實時動態調節撥禾輪的轉速,而國產設備撥禾輪的轉速是固定的。“車都停了,撥禾輪還在轉,把豆莢里的豆子都打落在地上了。”劉明坤說。

    專家建議,要加快建設一批技術研發集成平臺,充分利用農機農藝融合原理,設計制造能夠適應農藝特征的收割機,提高機械結構和工況參數對作物力學的匹配;要探明作物在不同機械作用下的黏附、斷裂等規律,形成對多種作業工況的調控技術,實現作物收割降損、增效。

    其次,繼續加大科學儲糧倉推廣力度。柳芳久建議,減少農民對儲糧倉的資金匹配,根據不同區域,建設相適應的糧倉,避免大小不適用問題,并通過糧食部門定向監督,確保“專倉專用”。

    此外,需要進一步加強節糧減損技術宣傳,普及節糧減損知識。專家和基層干部建議,從中央到地方應加大愛糧節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安全儲糧,給農戶傳授科學合理的儲糧技術,號召全社會形成節糧減損良好風尚,使“減損即增產”的理念深入人心,最大程度地減少糧食損耗。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關鍵詞: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视频.com|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最大|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