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在全球“禁燃”呼聲日益高漲,紛紛大力發展和推廣新能源汽車之際,“逆行者”卻出現了,即將出臺“禁電”新舉措。
【資料圖】
近日,瑞士正在制定新的政策,有望創造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個禁止電動汽車上路行駛的國家。該政策將規定,禁止在今年冬天電力短缺時使用電動汽車,除非是“絕對必要的出行”。
新政策的由來
據稱,瑞士之所以制定這一新政策,是因為瑞士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給當地電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此前,瑞士聯邦電力委員會就冬季供電風險發出警告,必要時將“關閉”全國的電動汽車充電樁。
目前,瑞士汽車擁有量超過600萬輛,而電動汽車只有十余萬輛,且電動汽車實際用電量僅約占瑞士總用電量的0.4%。而向瑞士出口的電動汽車中,有大眾、寶馬、特斯拉,也有中國品牌名爵、極星、蔚來、小鵬、比亞迪等。一旦“禁電”,這些品牌的出口業務和在當地的銷量可能會相應受到影響。
瑞士每年進口約57億千瓦時的電力,主要來自德國和法國。但今年的情況由于能源供應不足等原因,瑞士到冬季時電力將更加短缺。以往,瑞士大部分電力供應來自德國和法國。法國今年減少核能,德國采用天然氣能源,這兩個國家的電力供應自己都不富裕。而瑞士依靠阿爾卑斯山腹地的數百座水電站,只能滿足夏季的用電需求。但到冬季,當能源需求飆升、河流水位下降和水力發電減少時,瑞士電力供應不足的矛盾將凸顯。
“法國近一半的核電站已經關閉,德國也將無法提供更多的電力供應。”瑞士高級專業研究所教授斯蒂芬·熱努表示。
的確,目前法國電網運營商已經開始制定具體的停電計劃,停電地區將分布在法國全境,每家每戶每天將停電兩小時。在這種情況下,瑞士是無法指望法國和德國的電力了。
是否產生更大影響
瑞士即將出臺的“禁電令”近來引發廣泛擔憂,有不少歐洲媒體已經開始向德國、法國主管部門咨詢,是否也會因電力緊張實施與瑞士類似的“禁電令”。但截至目前,德法兩國主管部門并未就此作出回應。
在對待電動汽車態度上,一些車企都因時因勢有過不同的反應。早在2020年,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曾炮轟“電動車實驗過度”。2020年12月,豐田章男說,“如果所有汽車都用電,日本將在夏季出現電力短缺。”但到了2022年,豐田汽車也曝光了一款新車,并打響電動化反擊戰,在純電這條賽道上,豐田雖然到得遲,但終究還是帶著bZ4X登場了。
瑞士也有類似的情況。此前,包括瑞士在內的多數歐洲國家已經明確提出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瑞士更是規劃在2030年禁售燃油車,早于歐盟規劃的2035年。但是,隨著時間的臨近,卻突然出現了要“禁電”,令人一時難以看得懂。
不過,這也是電力供應緊缺造成的一時無法解決的困局。瑞士即將出臺的政策草案規定,電動汽車車主須使用燃油車或自行車出行。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包括就醫等緊急狀況下,才允許私人使用電動汽車。
此類問題引發思考
在全球汽車市場銷量增速放緩的狀態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約6成,市場全面拓展。新能源電動汽車已是不可逆轉之潮流。但隨著全球能源與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新能源電動汽車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電力不足的嚴峻挑戰。
“這些問題,除了需要能源行業的保障,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來解決。”廣東新能源汽車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森向記者表示,一方面,電池技術仍處于有待繼續突破的時期,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縮短充電時間,以及探索其他替代性方案,都是新能源電動汽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另一方面,從更多角度看,其中之一就是引入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對電動汽車充電和用電策略進行優化,緩解電網壓力。
實際上,不管瑞士的“禁電”政策是否會出臺,還是有條件實施,對于行業發展而言,更多應該是思考如何應對、解決、防范這類問題的重演。“盡管瑞士很可能成為第一個‘禁電’的國家,但這一舉動也給行業敲響了警鐘。”浙江大學新能源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林弘昌向記者談到,新能源汽車繁榮發展的背后,能源供應是基礎支撐,當然也包括一系列技術突破等因素。唯有綜合考慮,不斷創新,才能打開電動汽車向上的空間。從能源供應、技術創新、政策引導以及消費者意識提高等多方面去著手開展一系列務實的工作,才能讓電動汽車發展行穩致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