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景照明是展現城市活力與繁榮的一張名片,更是彰顯城市文明與社會民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近日,記者從《廣州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中獲悉,廣州市將以“光語羊城、綠色低碳,活力灣區,國際品質”為愿景目標,圍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創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城市照明新典范。
據了解,《征求意見稿》在提出保障城鄉居民夜間安全,打造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的同時,在無障礙環境照明的章節中還提出,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群需要的特殊場所或公共空間,照明標準在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等標準的基礎上,應針對場所特殊性進行適當調整,為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需求人士,打造夜晚“家門口”的關懷。
“繡花”功夫改善市民夜間生活品質
未來,廣州市將以“光語羊城、綠色低碳,活力灣區,國際品質”為愿景目標,圍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創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城市照明新典范。
《征求意見稿》提出,保障城鄉居民夜間安全,打造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構建生態友好、綠色低碳的城市照明典范;持續擦亮國際燈光節品牌,在維持全球燈光藝術活動標桿上繼續走在世界前列;持續提升城市夜間活力,用燈光講好“廣州故事”,延續文化脈絡,讓世界在廣州“讀懂中國”,助力構建廣州成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根據《征求意見稿》,至2025年,廣州道路路燈亮燈率及完好率持續提升,快速路、主干道和重點區域達到98.5%,次干道、支路達到96%,城中村道路、鄉鎮道路、內街內巷等其他道路達到90%;景觀照明設施達到95%。故障處理及時率達到99%,助力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在城市照明建設方面上新水平。全面推進照明設施節能改造,在城市照明的低碳、降碳方面取得初步進展;更高起點擦亮國際燈光節品牌,凸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夜間活力,促進夜間經濟發展。
老年人活動空間應在建筑出入口設引導性燈具
在提升廣州夜間活力的同時,《征求意見稿》也關注到特殊人群的需求。
據了解,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困難人群需要的特殊場所或公共空間,《征求意見稿》要求,照明標準在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無障礙設計規范》《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等相關標準的基礎上,應針對場所特殊性進行適當調整。
其中,在無障礙出入口,環境照明在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的要求下,且宜增設夜間標識,增強引導性;緣石坡道處,應按照人流量,選用不低于《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中人行及非機動車道的標準值,且宜增設夜間標識,增強引導性;停車場的無障礙車位,在滿足不低于《室外作業場地照明設計標準》的標準值的基礎上,且宜增設夜間標識,增強引導性;地下無障礙通道需要保障夜間照度水平不低于30lx(lx即“勒克斯”,光照強度的一種物理術語,指單位面積上所接受可見光的光通量),且應增加夜間標識,增強引導性。
老年人活動空間應滿足《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且應選取高值作為標準:綠地不低于3lx、人行道與廣場不低于10lx。公園活動區域不低于10lx。老年人社區照明,應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與《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且應在建筑出入口位置設置合適的引導性燈具,增強安全性。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賈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