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演員在粵劇藝術博物館的廣福臺上表演。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 實習生葉伊聞 攝
昨日下午,廣州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市新聞發布廳會議室舉行,廣州文化產業發展相關數據在會上首次發布。本次大會旨在貫徹落實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廣州文化強市工作,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文改文產辦負責人在會議上介紹了“文化強市大會”籌備情況,預計大會將在七月一日前夕盛大舉行。廣州粵劇院、廣東木偶劇院、廣州雜技團、廣東音樂曲藝團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院團情況,并與各區文化產業與會人員就文化強市進行了深度交流。
擬在5大版塊64個文化產業項目發力
大會發布了廣州市推進文化強市建設重點項目清單(2022-2025征求意見稿)。記者了解到,廣州市推進文化強市建設重點項目涉及:促進文化產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深化文化產業融合創新、壯大文化主體市場、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共建共享及落實政策保障五大版塊。
這五大版塊共計涵蓋了64個文化產業項目,包括:提升“書香羊城”“全民閱讀”等活動影響力,爭取線上線下參與人次超百萬;每年重點打造5個城市文化空間;在南沙區連片打造國際影視策劃制作中心;加強超高清內容生產,做強超高清視頻產業集群;完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廣州博物館動工建設;創新傳統工藝設計,推動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化創意產品。
2020年廣州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500多億元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截至2021年,廣州市11區文化產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單位數量增至3074個。其中100億元以上規模文化企業7家;50億-100億元規模文化企業5家;10億-50億元規模文化企業57家。就各區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而言,100億元以上規模文化企業數量天河居首,達4家;海珠區、黃埔區及番禺區各一家。
2020年廣州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統計數據也在大會上發布。截至2020年,廣州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536.39億元;GDP占比為6.13%。其中,GDP占比最高的區為海珠區,增加值為250.36億元,GDP占比為11.97%;文化產業增加值最多的為天河區,達490.63億元,GDP占比為9.22%。
廣州各區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越秀大力建設文化旅游強區
越秀區以建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和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為抓手,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為契機,加強區內文商旅體資源的整合,促進產業融合,帶動周邊產業提升和樓宇經濟發展,大力建設文化旅游強區、文化體育強區。注入“文化+”產業發展新活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海珠打造數字文化產業聚集區
海珠區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廣州塔5A級旅游景區,高質量推動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建設。依托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優勢,吸引數字文化總部企業落戶,打造數字文化產業聚集區。深挖海珠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底蘊特色,整合提升濕地音樂節、嶺南書畫藝術節、數字影像周等活動影響力。
天河大力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
天河區制訂和施行《廣州市天河區文化強區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大力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強化文化出口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健全文化出口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與修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力爭在本年內增加2-3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黃埔培育一批高成長性影視企業
黃埔區在推動奧飛文創中心、澳門青年創新部落產業園區完成市級文化產業園區評定的同時,拓展已有、在建和新建文化產業園區空間。聚焦資源整合,在影視動漫行業重點突破。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的影視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市場主體,促進超高清影視、動漫影視等領域創新發展,加速形成影視產業生態圈。
花都發展沉浸式文旅產業
花都區在今年全年組織開展“2022·花漾花都文化嘉年華”;布局元宇宙前沿產業,大力推動XR可穿戴設備等新型顯示領域的產業化發展,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標桿應用;加快促進文化裝備產業數字化轉型,與廣州新起典文旅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合作路徑,打造高質量沉浸式體驗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