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一輛載著近4000份防護物資的車在記者、行業協會及社會組織相關負責人的協助下,送達部分位處白云區的養老機構。同時,還有更多公益慈善力量正在奔赴防疫第一線,作為政府和企業之外的補充力量,為廣州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工作盡自己的力量。
早在一個月前,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便針對廣東省內出現本地疫情的情況實行封閉管理,暫停來訪咨詢接待業務、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等活動;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原則上在養老機構內居住;暫停家屬為老年人送餐,老年人飲食統一由養老機構食堂負責保障。據廣州市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黨支部書記、秘書長余志暉介紹:“大部分機構其實都做好了各類物資的儲備工作,但封閉管理的壓力是持續性的,部分機構依然會產生物資需求,尤其是防護物資需求。”
廣州日報花城老友記頻道記者了解到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的防護物資需求后,便與廣州市社會福利與養老協會一同摸查需求底數,發現多家機構存在逾4000份防疫物資需求,物資類型包括防護服、一次性隔離衣、一次性隔離面罩、防護口罩等。
4月14日,記者聯系到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下文簡稱“廣州社聯”),廣州社聯第一時間對接廣州市小額貸款行業協會及惠眾小貸,達成捐贈意向,一天后,便購置了近4000份防護物資。同一時間,廣州市社會福利與養老協會協調了物資運輸車輛的通行問題,在4月15日當天,開始分批輸送。
欣悅(化名)是廣州一家養老院的院長,她所在的養老院是第一家收到物資的機構,她說,“從一開始就知道大家在幫忙,心里很感謝,也很感恩。”而在廣州社聯秘書長焦楊看來,這恰恰是社會組織需要做的事情。“廣州社聯作為樞紐型、平臺型社會組織,也希望帶動更多社會組織一同發揮作用。”她說,同一天,廣州社聯亦同步帶動了廣州市肉菜市場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向海珠區老人公寓捐贈2200斤蔬菜。
由多個慈善(公益)組織以及愛心力量發起的一項公益行動也提供了及時支持,來自社會各界的28位愛心人士將從不同渠道聽到的需求經核實后填到共享文檔《2022益企撐物資需求明細(持續更新中)》上,整合成需求庫,并各自轉發給認識的愛心企業、商家,嘗試對接需求。
廣州街坊蔡露詩是這一項目的發起人之一,她表示,這個創立于4月12日的共享文檔在此后四天共完成了102次修訂,登記了來自街道、個人、機構等多方的86個臨時需求、并備注了所在區域、具體需求、聯系人,成功對接資源后則可以填上相關捐贈信息。
“目前已成功對接8個愛心企業和個人,為2個街道和6個機構捐贈多批急需抗疫物資和生活物資。”蔡露詩說,“共享文檔可以幫助大家同步更新信息,將需求和資源一一連線,社工、志愿者、媒體記者、高校學者、慈善組織工作者和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可以協作互助,迅速回應那些角落的聲音。”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欣、蘇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