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評選結果暨通報表揚一批生態修復工作單位和個人評選結果的公示》在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網站發布,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生態設計小鎮建設暨鴨洞河治理工程在該評比中榮獲“生態修復設計獎”。
鴨洞河碧道
以碧道為紐帶 統籌水環境綜合系統治理
從化區是廣州市面積最大的山區,素有“廣州后花園”的美譽。從化區中小河流199條,總長1275公里,水庫82座,年水資源總量28億立方米。從化區以第一批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為契機,系統解決了河湖有體量缺連通、有生態缺融合、有資源缺統籌等問題。將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與流溪河碧道示范段建設同向發力,實現了流溪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生態協同治理。緊緊圍繞流域山水生態格局與特色小鎮規劃理念,構筑“一軸二廊六域八節點”總體空間布局,構建出集生態保護、觀光體驗、綠色產業、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樹狀生態經濟文化帶。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核心區、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主戰場,從化區始終堅持把碧道建設作為展現高水平幸福美麗生態之城、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綠谷”、生態“智谷”的核心要務,從初期的河道單一治理,到后來的岸線雙向治理,再到如今的以水為鏈、以碧道為紐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綜合系統治理,有機串聯起從化區內20個特色小鎮,累計建成碧道111.8公里。
鴨洞河上的生態探索 打造綜合治水從化樣板
近期獲獎的生態設計小鎮建設暨鴨洞河治理工程,就是從化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典范之作。鴨洞河治理工程位于生態設計小鎮畔,分兩期建設,總長11公里,其中一期碧道長1公里,在2019年建成;二期碧道長10公里,在2021年建成。一期工程注重水安全、水景觀建設,雖然只有短短的1公里,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永久落戶于生態設計小鎮。
鴨洞河碧道
2020年,以鴨洞河碧道為樣板助力從化成功入圍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在充分吸收借鑒一期工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二期工程進一步優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生態協同治理,著力打造水產業、水生態、水文化相融合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系統風貌,以保護自然風貌的原真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天然卵石與生態砌石結合造型等辦法,融入賓格石籠和生態框等工藝,增強河岸、水土的契合交融,把曾經雜亂不堪、洪水泛濫的河道升級改造為綠岸灘涂、生態濕地和親水碧道,大筆繪就一幅人水和諧共生的優美畫卷。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趙雪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