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廣州市消防工作的核心指標將實現年度火災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5人/10萬人以內;到2025年,實現專職消防人員占總人口比例不少于千分之0.4、十萬人口擁有消防救援站不少于1.7個。
此外,《規劃》還明確,2022年,居民住宅區將全部落實電動自行車集中管理要求及措施。
持續推進打通消防生命通道
集中整治新業態新領域消防安全突出問題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廣州市消防工作的6項主要目標,即:全市火災形勢持續穩定、消防治理體系更加牢固、城市火災風險明顯降低、消防基礎設施夯實完善、應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素質明顯提高。
在強化消防安全隱患治理方面,《規劃》提出,將消防安全納入城市更新改造、老舊小區微改造、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性工作規劃,通過疏解業態、拆除違章、建筑改造、環境提升等方式從源頭根治火災隱患。嚴格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軌道交通、石油化工企業、文物古建筑、托育養老服務機構等重點場所消防安全管理。
其中,2022年,廣州將集中開展高層住宅小區專項整治,對尚未整改到位的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突出問題進行掛牌督辦。
《規劃》提出,持續推進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專項行動,開展電氣火災綜合治理行動,集中整治老舊場所、電動自行車、“三小”“三合一”、沿街商鋪、村(居)民自建房、出租屋及儲能電站、直播帶貨、密室逃脫等新業態新領域消防安全突出問題。綜合運用政府掛牌、行業督辦、聯合懲戒、新聞曝光等手段,市、區兩級政府每年掛牌督辦整治一批火災高風險區域和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針對打通消防生命通道,《規劃》明確,公共建筑及新建住宅小區按標準劃線管理,老舊小區實行“一區一策”治理,加強停車場及公共停車設施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優化停車資源管理使用,加強綜合執法和聯合管理。2022年,結合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成“一城一策、一區一策”消防車道治理。
值得關注的是,在電動自行車存放突出隱患整治方面,廣州將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逐個社區、行政村、住宅區、“城中村”建設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2022年,居民住宅區全部落實電動自行車集中管理要求及措施。
推動78個城市消防站建設
至2025年新增政府專職消防隊員3015人
《規劃》將消防站建設工程列為廣州消防工作“十四五”時期的重要工程之一。廣州將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消防救援規劃(2021—2035年)》要求,按照功能補充、就近調配、快速行動、有序救援的原則,建設1個市級“區域消防救援中心”(大型消防救援站)。
廣州將按年度分類推動78個城市消防站建設,2021年啟動建設22個消防站,2022年啟動建設21個消防站,2023年啟動建設20個消防站,2024年啟動建設15個消防站。
在城市更新、小區配套、重點區域整治、功能平臺建設中,廣州將采用新建、改建、擴建、配建、政府租賃等方式補充城市消防救援站,短期內無法補齊消防救援站建設缺口的,經過專項論證按照“中心站+小型站”的形式,多途徑建設小型消防救援站,實現轄區消防救援力量全覆蓋。
廣州將加強區域站點功能屬性研究,推動航空、海上、水上等專業消防站建設,組建空港消防救援大隊和軌道交通大隊,建設“軌道1+N”專業消防救援站,健全基礎設施,完善專業功能配套。
《規劃》還提出,建立與消防站建設進度、執勤需求等相匹配的政府專職消防人員增配機制,擴大招錄范圍,增加招錄數量。至2025年,按照新建78個消防救援站和3個綜合訓練與戰勤保障基地為基數,全市新增政府專職消防隊員3015人,新增消防文員150人。
如何提升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能力?《規劃》要求,廣州將按照火災、地震(地質)災害、水域、重型工程機械、高速公路、軌道交通、戰勤保障和應急通信保障類型,打造一批消防救援專業攻堅力量。探索開展消防救援中心站與120院前急救站合并建設模式,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型商業綜合體應急救援的專訓和實訓。
此外,結合區域災害事故特點,廣州將建立7大類災害事故救援專業化模擬訓練基地,統籌訓練轄區鎮街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和社會消防救援力量,實現基地建設共建共享共用機制。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通訊員消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