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3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廣州地鐵發布了《軌道交通氣候行動報告——邁向2060碳中和,綠色低碳軌道交通發展機遇與挑戰》(以下簡稱“報告”),這是針對氣候變化問題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也是軌道交通行業首個氣候行動報告。
報告中提到,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廣州地鐵首次建立并發布了“站—場—線”全覆蓋的軌道交通綠色低碳設計標準與評價標準,為行業低碳發展提供了依據和準繩。同時,通過融合國際標準,將“碳排放優選”原則貫通整合到設計計算、施工組織、設備采購、運維提升等全建設流程,建立了軌道交通標準車站碳工作流程和方法,提出了單位客運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單位面積車站運營二氧化碳排放量評價標準,提出了廣州軌道交通碳排放預測及“雙碳”戰略目標路線圖,明確可實施的技術路徑。
同時,在技術應用層面,廣州地鐵正在積極推進預制拼裝、近零廢水排放技術、永磁同步電機車輛、光伏發電、光儲直柔、超高效制冷、儲能、蓄冷等多項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并已在白江、新塘、天河公園等多個站點成功打造了超高效機房,節能水平國際領先,已建成的二十一號線金坑站更是國內城市軌道交通首個獲得綠色建筑三星證書的車站。目前上述成果已應用到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芳村至白云機場城際等新建線路設計建設中,將努力打造行業全新的綠色低碳三星示范線路,力爭提前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的目標,更好的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更友好”的綠色低碳出行體驗。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曾智威 羅定鑫 蔡文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