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廣州市白云區多個區域解除管控,轉為常態化防控,同和街山水庭苑社區街坊也在“解封”之列。很多街坊在高興之余,也未忘記管控日子里的那一口“甜”,紛紛外出打卡一家面包店。原來,在小區管控期間,作為白云區政協委員,香港青年區敏靜制作面包等糕點,送進管控區,為居民加油鼓勁。“我在廣州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希望也能盡力回饋街坊。”區敏靜說。
不漲價還打折,給封控區小壽星送蛋糕
2012年開始,因為廣州的“人情味”,區敏靜選擇了到廣州創業,在白云區經營一家面包店,每天凌晨4點多就開始備貨,直到晚上9點至10點才關門休息。
“當社區納入管控后,就有熟客問我是否可以將點心送到管控社區里。”區敏靜說,她的許多熟客在管控區生活,當她了解到政策允許后就馬上組建了微信群,以便更快地了解管控區內居民的需求。
雖然生意受到疫情影響,但區敏靜店里的面包和糕點不但沒有漲價反而打折。“封樓不封情,封控不封溫度。”區敏靜覺得疫情期間應該給管控區內的街坊送去多一點關懷,多一點“甜”,當她得知封控區內有一位小朋友過生日,就制作了一個生日蛋糕,讓志愿者幫忙穿過管控區進入封控區,把蛋糕送贈給這位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在封控區里也可以過一個比較開心的生日。”
小朋友畫了一幅畫,向區敏靜致謝。
區敏靜制作的面包和糕點,都會放在管控社區外設置的一個集中提貨點,由志愿者以及防控人員在消毒殺菌后,送到居民的門口。每天送糕點的時候,她看到志愿者穿著防護服來來往往地送包裹和食物非常辛苦,“大家都踴躍報名志愿者,志愿者‘好天曬、下雨淋’很辛苦,我自己也盡一點力。”于是她又專門做了一些點心送給志愿者品嘗。“我在廣州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現在希望能回饋街坊,安撫他們緊張的情緒。”
區敏靜制作的面包和糕點。
點贊廣州抗疫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兩年多以來,區敏靜一直在廣州,見證廣州抗疫的每一個階段。有時出于疫情防控的考慮,廣州市民無法正常上班或上學,區敏靜也同樣受到了影響,但她認為:“這都是為了大家的健康與安全。我們只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到‘動態清零’,之后我們所有的生活以及生產一定可以恢復到正常的軌道。”
區敏靜說,疫情期間她經常看到志愿者逐家逐戶上門送物資,街道的工作人員會了解每家每戶的實際需求,比如居民家中是否有老人家、孕婦、小孩或者有特殊需要的人士,然后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因此物資和藥物的供應始終平穩有序地進行,不會中斷或短缺。”
“有一種速度,叫做‘廣州速度’。”區敏靜說,從發現新冠確診病例到隔離,再到全員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廣州都做得非常迅速、有力、有效。
雖然在廣州創業和生活,區敏靜心里還是惦記香港。她說,作為香港人,她一直牽掛著在港的親戚朋友。因為新冠疫情反復不便返港,她在今年3月,就通過白云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向香港捐贈藥物、口罩、防護服等一批抗疫物資,為抗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并不覺得自己做得很多,只是略盡綿力。”
區敏靜在今年3月向香港捐贈藥物、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湯南 通訊員:鄭少敏、白云區政協
圖/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