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持久的發展動力和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泉州市司法行政系統認真開展社會治理創新,整合各部門職能和資源,探索“園區楓橋”新路子,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目前,全市9個省級工業園區全部成立人民調解組織,全面推廣職工法律服務“園區楓橋”機制,創建“小事不出企業、大事不出園區、矛盾不上交”的和諧勞動關系格局。
一體共建 筑造職工“暖心屋”
【資料圖】
如何栽好法治“梧桐樹”,引得并留下高質量發展的“金鳳凰”?泉州臺商投資區的“一體多元”職工法律服務新體系、石獅市錦尚鎮的“多中心合一”建設等紛紛給出生動的答案。
據了解,臺商投資區社會治理辦公室聯合多部門,依托區總工會建設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進一步將服務觸角外延至全區勞動領域,讓“楓橋”真正成為職工群眾的“連心橋”。
↑泉州臺商投資區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
“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設置“兩室兩庭一站”,即職工法律援助室、職工勞資糾紛調解室、勞動仲裁庭、勞動法庭和臺籍職工法律服務工作站,為職工提供普法、咨詢、調解、仲裁、訴訟“一站式”服務。成立以來,已成功調解各類糾紛396件,涉及1239人,追回欠薪5104.3萬元。
石獅市錦尚政和產業園區入駐企業37家,員工5000多人,企業年產值約8億元。針對勞動關系糾紛呈現多點散發狀態,錦尚鎮推動園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政和園“黨建+”鄰里中心、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網格化中心等“多中心合一”一體建設,形成企業“家門口”勞動爭議化解便民服務圈。建設以來,全鎮排查化解園區勞動糾紛362件。
多元共治 打造解紛“朋友圈”
近年來,泉州市不斷完善企業園區多元解紛機制,擴大園區調解“朋友圈”,構建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多部門充分參與的多元解紛大格局,切實發揮人民調解在優化營商環境及社會治理中的保障作用。
臺商投資區社會治理辦公室、黨群部(總工會)、民生保障局、法院聯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信息通報、重大案件會商協作等機制,促進勞動爭議案件的及時、有效調處。
↑永春縣蘇坑鎮創新“1+3+3+N”調解新機制
石獅市政和園區組建園區勞動爭議化解工作黨建聯盟,錦尚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等加入聯盟主體,參與工作聯動。搭建鎮級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村級糾紛多元化解室、個人品牌調解室“三網”勞動糾紛調解力量,實現勞動糾紛調處關口前移。
永春縣蘇坑鎮創新“1+3+3+N”調解新機制,即1個工業園區調委會牽頭,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3所聯動,設置7個村網格、14個單元網格、20個責任網格的三級網格體系,綜治中心、交警、民政等N個部門的協調聯動,采取開辟綠色通道、提供義務法律咨詢服務等方式,引導企業自主選擇方便快捷的非訴訟渠道解決糾紛。
延伸觸角 做強電商“調解團”
泉州多地區電商產業發達。其中,鯉城區臨江街道的電商產業是其轄區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共有實體商戶200多家、線下供應商1000多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石獅市靈秀鎮更被譽為“中國淘寶名鎮”,擁有電商企業8100多家,日均快遞收發量達120萬件,年網絡零售總額近千億元。隨著電商產業迅猛發展及新業態的不斷涌現,涉電子商務糾紛也隨之增加,為此泉州市積極探索“電商園區調解”新模式。
↑石獅市靈秀鎮“電商楓橋”調解工作室
靈秀鎮設立“電商楓橋”調解工作室,在轄區青創城、海西電商園、一六八國際網批中心等主要電商園區管理中心同步設立調解服務點,進一步延伸糾紛服務觸角。調解室積極吸納各園區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擔任本園區的調解聯絡員,組建以法官、檢察官、法律顧問、執法骨干、專業檢測機構人才為主體的“電商楓橋”調解服務團隊,并整合鎮村兩級調委會、園區網格員專職調解力量和電子商務協會調委會行業調解力量,推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治理相互銜接,確保矛盾糾紛早發現、快處置。據統計,建立“電商楓橋”機制以來,共成功調解電商從業人員勞動爭議糾紛88件,涉及金額32萬元,其中,成功調解“帶貨主播”從業人員勞動爭議糾紛32件,有力保障了電商產業健康發展。
臨江街道設立電商調解工作站,由司法所工作人員、街道調解員、網格員、法律顧問、鞋商同業公會等力量組成電商調解員隊伍,截至目前已累計調處電商行業矛盾糾紛26件,涉及金額6萬余元。“這些調解成員了解行業、熟悉地情,能夠快速響應、高效調解。”臨江司法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口前移 播撒法治“金種子”
為將園區的矛盾糾紛化解于前端,治企業之“未病”,泉州市推進園區普法宣傳“遍地開花”,并為企業、職工“把脈開方”。
問需于企,問計于企。永春縣蘇坑工業園區調委會與工會聯合,將“送法到家”與“主席家訪”活動相結合,提供“政策上門”服務,通過走訪企業、深入車間、串門宿舍,與職工群眾面對面嘮嗑、心貼心交流,從源頭上發現并化解職工群眾困難和糾紛,構筑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工業園區調解組織在調解工作開展中,及時跟蹤發現職工矛盾產生的相關問題,“倒車”從源頭上幫扶職工解決生活、就業難題。石獅市結合“錦尚服務”品牌創建,創新簡易勞動糾紛“當日受理、當日辦結”工作機制,推出困難職工解紛綠色通道。
2022年11月,劉某從園區某服飾公司離職從而產生工資糾紛,向園區專職調解員求助,并提出自身存在心理疾病問題。得知該情況,調解員在幫助其快速解決工資糾紛的同時,積極聯絡市總工會為其提供公益心理咨詢服務。
“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服務隊、“法小二”護企志愿團……多園區堅持企業普法與矛盾化解緊密結合,結合各類時間節點,通過普法運動會、普法游園會等特色活動,增強企業及職工依法維權意識,減少矛盾摩擦,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助力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來源:泉州市司法局 福建法治報
責編:黃慧兒
審核:方琮 高奇
原標題:《【楓橋經驗】泉州:“園區楓橋” 護航企業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