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數據已經逐步證明,中長期來看,溫州才是浙江第三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關于第三城,我們首先應該明確怎么去界定。通常而言,第三城是綜合實力排名第三的城市。此外,還有一種更為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用GDP總量去衡量,
實際上,綜合實力與GDP總量基本也是遵循了一致的發展趨勢。當然,特例也會存在,但那畢竟是少數。
從覆蓋范圍而言,綜合實力更廣,除了參考GDP總量、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外,還有醫療、消費、科教、文化等領域的綜合。
如今,溫州絕大部分領域領先于嘉興,但嘉興的潛力和優勢同樣明顯!
十多年前,溫州曾經歷著一波經濟調整,各種壓力纏身,全市的產業經濟進入了一波瓶頸期。
一種觀點提出,溫州的企業家們過分依賴低端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忽視了技術創新和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
此外,溫州缺乏多元化的產業結構,較為依賴特定行業和市場,一旦這些行業面臨困境,整個社會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當時,嘉興和紹興兩大城市,都對浙江第三城躍躍欲試。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第三城指的是GDP總量。
當時,紹興最少一個年度差溫州僅幾十億,而嘉興的GDP增速也是連年處于了浙江全省領先的水平。
十三五時期以來,溫州全方面崛起,無論是經濟領域還是官方定位,在浙江省內基本僅次于杭州和寧波。
如果算上政策、地理、醫療、高教等各領域,那么溫州的綜合實力更為出色。
如今,溫州似乎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對不起,嘉興,我才是浙江第三城!
當初的嘉興,曾豪言十年之內的GDP總量反超溫州。如今看來,已經成為了泡影。
昨日,溫州正式開通軌道交通S2線,也為溫州未來的發展奠定了新的基礎。
相關資料顯示,溫州S2線是浙江省重點項目,線路起于樂清清東路站,途經樂清、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龍灣區、溫州灣新區、瑞安等5個行政區和產業集聚區,終于瑞安市東山站,線路全長63.63公里,共設站20座。
據悉,S2線與在運營的東西走向的S1線,一縱一橫,承擔起溫州市域組團范圍快速公交服務,讓溫州迎來了軌道交通線網運營時代。
從溫州市統計局獲悉,去年全年,溫州全市實現GDP總量8029.8億元,同比增長3.7%。
其中,溫州全市的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77.5億元、3380.8億元和4471.5億元,全市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比例為2.2:42.1:55.7。
同期,嘉興全市的GDP總量為6739.45億元,與溫州的差距已經越來越明顯。
而在其他軟實力領域,溫州更是展示出了極強的優勢!
七普數據顯示,溫州全市的常住人口為957.29萬人,居浙江全省第二位。與六普數據相比,溫州增加了45.08萬人,增長了4.94%,年均增長0.48%。
人口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最大潛力,而溫州的人口數據無疑領先于浙江省內其他的普通地級市。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溫州全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44.1億元,同比增長3.6%。
在醫療領域,溫州不僅擁有全省頂尖的醫院,同時還具備著穩定均衡全面的醫療資源。
截至去年底,溫州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994家,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7527張,全年醫療衛生機構診療9893.7萬人次。
那么對于浙江第三城,大家有哪些自己的思考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