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海洋科學分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分論壇以“聚焦灣區戰略發展 促進海洋科技創新”為主題,200多位專家齊聚,為海洋經濟提速發展出謀劃策。
在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發表《生態文明與2020年后生物多樣性保護》特邀報告,魏輔文表示,中國在生態保護上貢獻非常大,生物多樣性上,我國從過去跟跑到并跑,到部分領域實現領跑。
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做了很多的工作,發布了《生物多樣性的白皮書》,很多新的生態修復過程在國際上影響很大。近年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中國貢獻25%。很多物種受到了改善,比如大熊貓等很多物種都降級;監測調查和基礎調查做了很多工作,基礎調查取得了很多成績;科學上也取得了很多的進步。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原來從“跟跑”到“并跑”,現在到了部分“領跑”的一種態勢。國外著名的科學評估都認為在生物多樣性上,中國是全球的引領者。我國的執法力度、綠色行動和環保督察都非常嚴格,國際合作也不斷深化。
魏輔文建議,未來可以在廣東規劃建設海洋國家公園,比如在珠江口或者南澎列島建立海洋國家公園,建立旗艦物種和珊瑚礁生態系統檢測網絡與研究基地,開展物種多樣性、功能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系統多樣性的一些研究。同時,建議實現陸海統籌,建立廣東省野生資源庫,通過資源庫的建立實現功能基因、仿生資源、高效活性分子等的挖掘和應用,研發創新藥物、功能食品等。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耿旭靜、董業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