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群眾一直是廣州天河獵德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重點關注、多方聯動溫暖護航的對象。阿瑩(化名)是一名來自低保家庭的困境兒童,自爸爸去世以來,一直和媽媽相依為命,2019年以來,在獵德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導下,獵德街公共服務辦、團工委、社工服務站聯動社會救助專項社工、愛心企業和志愿者,持續關注并及時為阿瑩和她的家庭提供兜底幫助。
耐心溫暖支持,點亮希望
阿瑩是一名小學生,在需要課業輔導的時候,年逾50歲、經濟窘迫的媽媽無力提供支持。2020年,阿瑩的成績退步明顯,媽媽被焦慮、挫敗感籠罩。在日常探訪服務中,阿瑩媽媽向社區求助,希望社工可以提供幫助。街道立即安排社工詳細了解阿瑩課業輔導需求,耐心聆聽了阿瑩媽媽的傾訴,帶領阿瑩媽媽梳理向阿瑩提供必要課業輔導支持的計劃和可以使用的社區資源,舒緩阿瑩媽媽的焦慮情緒。
之后,社工根據計劃鏈接了社區志愿者資源,每周為阿瑩提供課業輔導服務,并在過程中推動阿瑩培養專注、主動、有規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服務持續了近1年時間,阿瑩成績有了較大提升,多次獲得任課老師的表揚。每次社工探訪,阿瑩媽媽都向社工分享阿瑩成績進步的細節,看著阿瑩媽媽臉上洋溢的喜悅,社工們知道這個家庭的希望被點亮了。
專業精準服務,促進成長
2021年,社區了解到阿瑩媽媽在家庭管教上存在壓力,自責因經濟狀況不好和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給阿瑩提供好的成長環境,不良的溝通習慣讓親子關系雪上加霜。通過面談輔導以及居家評估,發現阿瑩在堆滿雜物的飯桌上完成家庭作業,過程中易被雜物影響專注力,而阿瑩媽媽長期以來習慣于謙虛的表達,較少肯定阿瑩的努力及成果,不知道怎樣表達愛。
街團工委立即協調社工服務站和愛心企業,為阿瑩一家鏈接到打造學習空間的慈善資源,和阿瑩媽媽一起悄悄按照阿瑩的喜好選購書桌、學習用品、學習生活規劃工具,并把獨立的學習空間布置出來,給了阿瑩一個驚喜;另一方面,通過親子溝通技巧輔導學習,阿瑩媽媽明白了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阿瑩提供愛和支持非常重要,通過準備親子“精心時刻”等方式進行愛的表達,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長。
驚喜揭幕那天,阿瑩坐在新書桌前愛不釋手地看著新的學習用品,向媽媽和街道工作人員道謝,表示有了這個書桌寫作業會更專心。阿瑩媽媽很感慨,表示日后會改變自己,多向阿瑩表達愛,讓阿瑩在愛中健康成長。
撬動資源護航,共克難關
2022年1月,阿瑩媽媽突發腦出血入院治療,每天需支付大額的治療費用,阿瑩媽媽的外甥墊付了部分費用,但外甥的家庭經濟也并不寬裕,這場意外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得悉這一情況,街道公共服務辦協調社工服務站和社區居委會共同跟進,第一時間解決阿瑩生活照顧問題。同時協助其辦理緊急臨時救助和醫療救助,以及慈善平臺募捐。短短幾天時間就已籌集善款5萬余元,其外甥告訴愛心人士:“小姨(阿瑩媽媽)病情有所好轉了,正在康復治療中,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關心。”
目前,阿瑩媽媽還在持續治療中,獵德街道、社區居委會和獵德街社工服務站將繼續關注、支持阿瑩一家,相信在社區更多關愛的護航下,阿瑩一家能再次渡過難關。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鈞圣 通訊員鄧純靜、葉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