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京報訊(記者張赫)8月29日,電視劇《鐵馬豪情的日子》作品研討會在北京市文聯舉辦。該劇由北京視協副主席果靖霖擔任藝術總監,主創團隊中的制片人、多位主演都是北京視協的優秀會員。與會專家圍繞該劇的題材立意、人物塑造、藝術特色、美學表達等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重點分析了該劇在京味題材創作領域的開拓性意義和創新性亮點,探討進一步總結創作經驗,推出更多優秀的北京題材影視作品。
研討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日前,45集年代史詩劇《鐵馬豪情的日子》圓滿收官。該劇深入挖掘北京西南千年古鎮長辛店作為中國制造業發展重鎮、革命歷史源頭、工人運動起點的重大歷史價值,展現了以鐵路為代表的中國民族工業百年奮斗歷程,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弘揚了中國民族工業精雕細琢、執著專一、自強不息的“工匠精神”。該劇在策劃和創作階段得到了北京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18-2022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片單,是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扶持作品。
中國評協副主席張德祥表示,《鐵馬豪情的日子》首先在某種意義上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之路,以機車制造廠折射出中國工業化發展的歷史。其次,劇中無論是人物塑造、場景設計,還是音樂,都具有濃郁的北京時代韻味,是一部真正以北京語言來創作的佳作。
北京評協視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研究員高小立表示,整部劇緊密圍繞長辛店鐵路工人革命史為敘事核心,京味貫穿全劇,內容不脫軌、主題不跑偏。在體現工人階級革命徹底性上,將工人階級的質樸、本真與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浪漫主義相互融合。同樣,《鐵馬豪情的日子》的群像塑造也是“有情有義、有里有面”,展現出北京人爽快、幽默、講禮數、樂于助人的性格特質。此外,劇中人物時而哼唱的京劇,以及老北京胡同等服化道場景,都加深了該劇濃郁的京味文化氣韻。
電視劇《鐵馬豪情的日子》總制片人孫倩表示,《鐵馬豪情的日子》經過近四年的劇本籌備,在2019年于北京正式開機。近代以來,長辛店不僅是中國鐵路工業的起點和搖籃,也是民族工業,尤其是民族重工業百年發展的縮影。《鐵馬豪情的日子》將長辛店市井文化和火車工業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了北京長辛店作為北京文化承載地標、中國制造業發展重鎮的重大歷史價值,同時故事也集中體現了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一部具有濃郁北京特色的史詩大劇。孫倩表示,這部劇播出后獲得了很多長辛店觀眾的認可,“他們非常感慨。長辛店在北京并不是一個特別耀眼的地方,但這部劇卻第一次把長辛店這么完整、生動地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北京視協副主席、電視劇《鐵馬豪情的日子》藝術總監、“鄧長同”扮演者果靖霖表示,《鐵馬豪情的日子》拍攝前劇組曾到長辛店地區做了大量調研。在果靖霖看來,這部劇想要表現的是在那個時代下的長辛店人,無論面對怎樣的苦難,依舊擁有昂揚樂觀的精神,仍然有歡笑,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果靖霖說,《鐵馬豪情的日子》是一部“不要流量要質量”的戲。劇中邀請到的演員王雷、袁姍姍、劉佩琦、畢彥君、劉威、謝園、梁天、娜仁花、徐潔兒等,都是老中青三代里的“戲骨”,“我們想做一場表演的盛宴,讓觀眾真正去看好的表演,而不是去看‘明星’。”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翟永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