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假監控全部換成了真家伙,《拍“板”》回訪獲贊:問題解決得又快又好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25日訊開發商交付的部分小區監控探頭是塑料模型,終于全部換成了真家伙;小區舊改殘留水箱導致頂樓住戶家漏水,遷走后不再漏水了;租戶走后將廢舊家具扔在樓頂堆積如山,如今變得清清爽爽;小區外盲道落差20厘米,整改后行人非機動車通行順暢……
近日,長江日報《拍“板”》欄目記者實地回訪一批急難愁盼問題解決現場。采訪中,有市民點贊《拍“板”》欄目:“多虧有你們幫忙,問題解決得又快又好!”
假探頭全部換成了真家伙
(資料圖)
小區居民安心了
此前,小區電梯驚現塑料模型探頭。記者楊榮峰 攝
電梯監控探頭“哐當”一聲掉了,業主撿起來一看,驚呼:“天吶,塑料模型!”
5月11日,長江日報《拍“板”》欄目介入武漢經開區海倫小鎮五期疊墅區電梯監控疑似塑料模型一事,引發廣泛反響。武漢經開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步督促小區開發商整改。6月22日,長江日報記者回訪發現,電梯監控已經安裝到位并接入監控中心。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批“問題監控探頭”是由開發商負責安裝的。隨后,武漢經開區住建局和市場監管局與開發商取得聯系,督促其5月底按規范為各樓棟補齊電梯轎廂里的監控探頭。
海倫小鎮五期疊墅區電梯探頭換上了真家伙。記者楊榮峰 攝
6月22日,記者再次來到海倫小鎮五期疊墅區,所有電梯內均已安裝了正規監控探頭,物業前臺表示,這批監控已接入監控中心,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6月初就已經整改完畢了。”武漢經開區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所有電梯監控都已安裝到位。
“現在我們可比以前放心多了!”回訪中,居民李先生對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表示贊賞。
樓頂“惹事”的廢棄水箱拆走后
一下雨就漏水的頂樓再沒漏水
舊改施工單位清理導致樓頂漏水的水箱。記者孫笑天攝
施工單位動用吊車搬走大水箱。記者尹勤兵攝
小區樓頂防水改造后,一下大雨頂樓就漏水。“家里上個廁所,都還要打傘!”
今年4月,東西湖區公路管理局宿舍小區居民在武漢城市留言板反映了一件煩心事。長江日報《拍“板”》欄目介入調查發現,“肇事者”是樓頂兩個廢棄的水箱。4月底,經記者多方協調,小區改造施工方拆除了兩個水箱,并對原水箱位置重新做了防水。
記者回訪發現,兩個大水箱已被搬走。記者尹勤兵攝
6月21日,武漢剛下過雨沒幾天,記者再次來到該小區回訪看到:樓頂原水箱基座處新做的防水層痕跡明顯,頂樓居民家原漏水位置,沒有出現漏水情況。
“最近一個多月,再沒漏過水。”頂樓住戶、70多歲的李女士笑著告訴記者,水箱被拆走后,她一直在觀察原本漏水的位置。最初幾天,可能因為樓頂天花板里的水分還沒揮發,有輕微漬水,之后水漬慢慢干了,連續下雨天,天花板再也沒有水漬。“處理得很快,效果也不錯。”
“多虧有你們幫忙,問題解決得又快又好!”采訪中,李女士連聲道謝。
吊車連夜開進社區大掃除
樓頂的“垃圾山”消失了
樓頂垃圾被清理一空。記者鄧小龍 攝
6月23日中午,記者回訪發現:江岸區球場路13號15棟2單元,樓頂天臺上較為干凈整潔。仔細觀察,還能看到重做防水層的痕跡。天臺下方,9樓住戶方先生不再擔心自家房屋因漏水而潮濕發霉。
自2019年起,方先生家的房子一下雨就滲水,他多次聯系維修人員想要“補漏”,卻因天臺上堆積如山的垃圾,導致他家的防水工程遲遲無法開工。“請人拖運這些垃圾下樓,起碼要好幾千元,又不是我產生的垃圾,憑什么要我出錢?”一時間,樓頂垃圾成了方先生的心病。
清理前,球場街模范社區9層居民樓樓頂堆滿垃圾。記者尹勤兵攝
今年4月底,經長江日報《拍“板”》欄目記者協調,江岸區西馬街模范社區請來工人,社區書記劉歡親自督陣,將天臺垃圾整理收納,裝入300多個編織袋中,并于4月25日晚組織吊車、環衛車等車輛現場作業,連夜將樓頂的300多袋垃圾全部清運干凈。
4月26日一早,施工人員就趕來為方先生家的屋頂重做了防水。在社區宣傳引導下,樓棟住戶也不再隨手將生活垃圾丟棄至樓頂。如今兩個月過去,天臺仍像剛清理時一樣干凈整潔。
盲道20厘米高的路坎變斜坡
行人拍手叫好
盲道路坎整改成斜坡路面。記者許魏巍攝
6月21日14時許,記者來到江漢區發展大道復興二村常超街遠洋萬和四季小區,只見小區門口的人行道路坎已修改為斜坡,人行道上人來人往。“現在比以前方便多了,老人出來散步也不怕摔跤了。”附近一位居民介紹。
4月中旬,市民陳先生在武漢城市留言板反映,江漢區發展大道復興二村常超街遠洋萬和四季小區一側的人行道上,盲道有很高的路坎,盲人行走很容易摔跤,很不安全。4月13日,記者實地踏勘,發現存在問題的幾處盲道臺階位于小區消防通道一側的人行道上,共有4處。人行道緣石與地面差距過高,落差最大約20厘米高,小的也高10厘米,存在安全隱患,且人行道緣石連接盲道,這讓盲人出行很不安全。
盲道路坎整改前。記者許魏巍攝
長江日報《拍“板”》欄目介入后,記者先后找到城管、建設、規劃、開發商等相關部門和方面厘清事件權責。最終,為盡快解決居民出行問題,城管部門“向前一步”、主動作為,組織施工人員現場施工,4月17日完工,將盲道路坎改建成了斜坡。(長江日報記者楊榮峰 孫笑天 鄧小龍 許魏巍 尹勤兵)
【編輯:鄧臘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