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全球快訊:名家·致敬河北文藝力量|孫德民:從生活中打撈戲劇情節

    2023-06-29 08:43:02 來源:河北新聞網

    對戲劇有著近乎癡狂的執著和熱情,接觸過劇作家孫德民的人都有這樣的印象。

    2月28日,京劇《小英雄雨來》首演過后,孫德民馬不停蹄地奔往承德,對榮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話劇《青松嶺的好日子》進一步排練打磨。3月初,該劇赴京參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


    (資料圖)

    近日,孫德民又投入到新劇的創作當中。“這部劇以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為題材,講述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的故事。”孫德民透露,上個月剛到保定,對保定學院的師生進行采訪,座談交流,做素材的收集工作,6月底到新疆,深入了解在那里支教的保定學院學生的工作生活狀況。

    深入生活是孫德民進行劇本創作的法寶,也是他的劇作屢獲大獎的秘訣。他說,深入生活是彌補創作不足最好的辦法,任何作家想偷懶,想躲過付出艱辛的深入生活,永遠寫不出好劇本。

    孫德民坦陳,戲劇創作有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也打過退堂鼓,但是克服了困難,當這個戲劇立在舞臺上,聽到觀眾掌聲的時候,往往就下決心:“我還要接著寫。”

    記者:您與戲劇的緣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孫德民:我和戲劇的緣分,應該說從很小的時候。因為承德當時是熱河省的省會,承德有個熱河省話劇團,就是現在的承德話劇團。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戲,特別喜歡看話劇,更喜歡看熱河省話劇團的話劇。所以當時演的《白毛女》也好,《紀念碑》也好,我記著好多戲的名字。

    那時候,演戲不是在劇場,而是在廣場上。我記得小時候在廣場上看戲,擠的是人山人海,有時候把帽子擠丟了,有時候把鞋也擠掉了,但是我特別喜歡,我不但喜歡舞臺上的這種形式,我更多的是被劇中的人物,劇中的故事,被演員的表演,深深地感動。所以,我特別迷戀話劇。

    記者:所以,您大學畢業后又回到了承德。

    孫德民:我大學畢業以后,當了兩年助教,執意要回承德來。到承德,我要求到承德話劇團,就做了編劇。后來一直從1964年,待到1994年,調的省文化廳,在承德話劇團待了30年。

    我覺得從小時候,這種戲劇特別是話劇銘刻在心里的東西,就像戲劇的種子一樣,使你奠定了一生的理想,一生的追求。所以我為什么搞了一輩子話劇,跟小的時候種下的這個戲劇種子、話劇種子,是分不開的。

    記者:您早期的作品偏重于農村題材。

    孫德民:因為我到承德話劇團以后,一開始就跟著張仲朋老師,我們下去深入生活,那時候是搞《青松嶺》。

    為什么我特別喜歡農村作品?因為我雖然沒生在農村,但是長期生活在農村,經常下鄉,所以我對農村特別熟悉。我總覺得越是基層啊,包括那些農民,包括那些普普通通的農村基層干部,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他們在農村的奉獻是很多的,我的好多作品是寫農村的基層干部。而且農村當中呢,越是基層,它越蘊含著社會很深刻的矛盾,那么對于戲劇創作,它就反映非常深層的東西。

    記者:農村孕育著戲劇的種子。

    孫德民在鄉間

    孫德民:現在我們講,在創作中,如何從集體意識當中打撈個人意識,從集體的情感當中打撈一些個人情感,從現實當中能夠增強人性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基層群眾或者在基層生活當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對于戲劇創作來說,它就更孕育著這種戲劇種子。所以有時候我的作品,就是從生活當中直接打撈人物,直接打撈情節,直接打撈矛盾。

    記者:《霧蒙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孫德民:我是1972年在那個村,就是青龍的七道河,幾乎生活了一年。戲里邊的每一個主人公,我都認識,都有生活的原型,跟我感情都挺好。特別是基層的老支書,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農村干部,但是別人對他不理解。我就選擇了那個老支書死了之后,當反對他的人醒悟過來后,跟他有一段對話。這個最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心靈,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而且他有歷史演變在人身上留下那種深深的烙印。

    記者:您的每一部戲里的臺詞都很接地氣,語言很鮮活。這些臺詞也都來自生活。

    孫德民:對,話劇主要靠著演員說。角色的心理也好,角色的情感也好,角色的思想也好,完全靠著說話,所以說話就非常重要。當然,說話要表現一種思想,表現一種故事和情節的進程。但是,表現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情感,就應該給這個人物非常獨特的語言。只有非常生活、非常個性化的語言,只有老百姓喜歡、容易接受的語言,才能夠打動觀眾,吸引觀眾。

    語言的收集,跟我這些年在農村有關系。我在農村呢,老百姓這些話他平常都不會說的,他只有跟你非常知心的時候,已經不分彼此了,他脫口而出,這個最能表現人物的性格,最能表現人物的心理。像“想給人家送禮,你提著豬頭都找不著廟門”這樣的話太多了,他們的語言非常豐富。我比較有心,我現在記錄的語言,已經記錄好幾本了。到創作的時候,就很簡單一翻就出來了。

    記者:您寫每一部戲都要深入生活。

    孫德民(左四)在基層體驗生活

    孫德民:我寫每個戲,都要下鄉。凡是現實題材的戲,我都要先深入生活。我這個人是笨鳥先飛。因為我不是學創作的,在大學是學文藝理論的,但是我喜歡戲劇,我要搞這個,我就有那么一種勁頭,我覺得我要辦的事,我一定把它辦成。我雖然笨,但是我笨鳥先飛。你用一個月深入生活,我兩個月,你寫一個本子改兩遍,我改四遍。我覺得深入生活,是彌補創作不足最好的辦法。

    記者:現在您與蹲過點的這些地方還有聯系嗎?

    孫德民:像我那個生活基地,青龍的七道河,還有隆化縣的四道營,這是我兩個保持了三四十年的生活基地,現在我每年都要去,他們每年還都要來看我。

    我在承德話劇團的時候,他們一來來十多個人、二十多個人,也住不起旅館,就住我們家。我們家又招不開,大伙的衣服也不脫,就躺在床上。然后呢,我愛人給他們買點饅頭,就很簡單在那吃住。他們要考汽車司機,要買化肥,我就給他們幫忙。就是這種關系。他把你看成是知心朋友,你把他也看成知心朋友,所以他們所有的內心活動啊,包括他們的情感戀愛結婚,什么都會跟你談。有時候我到隆化四道營去了,臨走前,給你裝點小米,裝一把綠豆,有的還裝個倭瓜。對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寶貴的。

    記者:上世紀80年代,話劇生存面臨一種危機,業界也稱為是戲劇危機,但是這段時間恰恰是“山莊戲劇”誕生的時期,也是您創作最豐碩的一段時期。

    孫德民接受采訪

    孫德民:上世紀80年代初期到中期,對我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我正是那個時候,1984年當了承德話劇團的團長。

    嚴格來說,那個時候山莊戲劇,就想為承德話劇團找一條出路。當時劇團非常困難,到劇場看戲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下海”“觸電”都走了,當時也調我到省電視臺,我沒來。我就覺著咬咬牙能夠堅持下來。為了給承德話劇團找一條出路,當時我就搞了好多戲,比如話劇《女人》,給國家統計局寫的;給國家民委寫的《班禪東行》;給中央統戰部寫的《十三世達賴喇嘛》;還給國家林業局寫了《這里一片綠色》。你給他寫,這是宣傳,他要給你錢的。我又把這個改成電視劇,他還給你錢。這樣呢維持了承德話劇團的現狀、演職人員們的生存,大家能夠掙些錢。

    另外,這些戲呢,我們不但要錢,而且還要拿獎,還要拿文華獎,還要拿“五個一工程”獎,所以必須提高這些戲的質量,使它從宣傳走向藝術。所以我們就想承德話劇團必須走一條非常獨特的道路,這就是山莊戲劇。山莊戲劇是從生存逼出來的一種東西,也恰恰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承德話劇團開始搞山莊戲劇的。它不僅維系了生存,而且也使得在舞臺上形成了一種山莊戲劇的現象。

    記者:山莊戲劇帶著明顯的地域特征。

    孫德民:承德的避暑山莊,當時是清王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而且它有外八廟。當時它這個作用,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是一所天然的民族文化宮,難得的歷史博物館。所以你要寫承德的地域文化,再加上觀眾的認可,所以我們就搞了山莊戲劇。

    話劇《霧蒙山》劇照

    當時承德話劇團的山莊戲劇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反映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清朝的歷史劇宮廷劇,像《懿貴妃》《班禪東行》《圣旅》《簾卷西風》,我寫這幾出戲都屬于宮廷戲。還有一個呢,就是屬于塞北承德地區的農村戲,就是燕山地區的農村戲,像我寫的《晚雪》也好,《霧蒙山》也好,一直到現在的《青松嶺的好日子》。實際反映在文化的深層上都有一種和合的東西。

    記者:山莊戲劇有什么特質?

    孫德民:我覺著山莊戲劇呢,在演出風格上,跟其他地區其他院團演的歷史劇宮廷戲完全不一樣。它都接地氣。當時寫《懿貴妃》的時候,買不起《籌辦夷務始末》,那本書需要20多塊錢。當時是1982年,我就到北京圖書館去抄,上午也去抄,下午也去抄,中午就在北海公園的椅子上躺一躺。而且我們找的故宮的清史專家輔導這個戲,就使這個戲非常真實,非常清新,接近老百姓。農村戲,它有很多泥土氣息,清朝宮廷戲也具備這樣一種風格。這就是山莊戲劇的特質。

    記者:您創作的作品獲獎無數,您在戲劇創作上有什么樣的訣竅能給我們透露一下嗎?

    孫德民:我覺得這個訣竅更多是一種責任,是一個劇作家的責任。

    河北梆子《李保國》劇照

    因為在自己創作過程當中有兩類作品,一類作品就是我愿意寫,我要寫。比如像《懿貴妃》《班禪東行》,還有《晚雪》《成兆才》,這些作品因為我從他們的資料當中受感動,我要寫。還有呢,就是領導讓我寫。如果他光讓你寫,肯定寫不好,你一定要有一個過程。寫《李保國》,我深入生活將近半年,寫《塞罕長歌》我上壩上就去了20多次,重新到那兒讓這個事件感動你流眼淚,最后變成了你自己非寫不可。

    話劇《塞罕長歌》劇照

    記者:60多年來,您不停地創作是不是也是責任使然。

    孫德民:我覺得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我還是強調一種責任感。戲劇創作不是掙錢的職業,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另外,戲劇成活率很低,它受各方面的影響。但是既然搞編劇,應該有一種責任意識,你不能怕窮,劇作家不會發財,要堅持貧窮、堅持寂寞,沒有這個精神,很難搞新的創作,我覺得這一點是最主要的。

    孫德民在研討會上

    說自己的堅持,另外也有一個愛好。總是到最累的時候,覺得就到此為止了,年齡也大了,我這幾次下決心不再動了,但是當這部作品完成的時候,當上級有計劃的時候,又想進行下一部新劇的創作,又想深入生活了。因為你這個戲劇創作呀,有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時候也打退堂鼓。但是克服了困難,當這個戲劇得獎立在舞臺上,當聽到觀眾掌聲的時候,可能那個時候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那時候往往就下決心,我還要接著寫。

    記者:您的很多作品會隔幾年進行再次創作,被稱之為“重耕”現象。

    孫德民:我好多戲劇都是屬于重耕的。為什么重耕,為什么要重新寫?一定是這個時代使我對這個事件的認知,又讓我有了新的體悟,又給我新的啟悟。這個高度,是觀眾沒有想到的,一定是作者先想到的。那么這個高度呢,恰恰是當今時代的觀眾所需要的,也是當初創作在前一階段留下的遺憾,這是一種認知的高度。還有一個就是如何講這個故事,可能當時講這個故事,還沒有讓觀眾有非常大的陌生感,現在它可能有更強烈的陌生感。

    話劇《青松嶺的好日子》劇照

    像把《青松嶺》的話劇重新創作成現在的《青松嶺的好日子》,《青松嶺》那時候是階級斗爭,矛盾多尖銳啊,那么今天的青松嶺到底什么樣了,觀眾是滿懷著期待,滿懷著一種陌生感,要看看你寫今天的青松嶺現在怎么樣了,錢廣他們的后代現在什么樣了。所以,這樣一寫呢,我覺得它就有一種新的陌生。

    記者:在戲劇創作方面,您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跟現在的青年劇作家分享一下嗎?

    孫德民:我覺得經驗就兩條。一條呢就是深入生活,這個戲不是你編出來的,戲要從生活當中捕捉出來,我創作的幾乎所有現實題材的戲,都是從生活當中拿到的一個戲劇種子,甚至從生活當中捕捉人物,捕捉故事。具有張力的人物關系,具有強烈沖突的情節,甚至從生活當中直接搬來的。

    還有一點,我跟別的劇作家不一樣——我接受審判。我的每一個作品出來,都要找專家進行研討,討論起來這個面子上很不好看的,甚至專家把你的那個給否嘍。如果他都說你好,你不會有進步。你不要愛面子,你就讓他談。一個作家不要固守自己這點東西,接受大家的意見,接受人家對你哪怕是批評,哪怕是否定,我覺得對你來說也是一種提高,也是一種進步。我的作品應該說沒有這些專家的幫助,沒有觀眾的意見,我覺得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果。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 記者康瑞珍)

    關鍵詞: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av中文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岛国片|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午夜在线亚洲男人午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