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寧8月3日訊(記者 朱映伊)從2019年至2022年,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從382萬標箱增長到702萬標箱;海鐵聯運班列年開行量從2243列增長到8820列,線路覆蓋我國17省63市121站;南寧機場國際航空貨郵吞吐量從0.23萬噸增長到7.3萬噸……8月3日上午,廣西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新聞發布會在南寧召開,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印發實施四周年之際,廣西亮出了最新“成績單”——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份經廣西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超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已累計超2900億元、增幅近50%,通道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發布會現場。記者 鄧昶 攝
(資料圖)
取得了哪些成效?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印發實施4年來,廣西將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加快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牽引工程扎實推進,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以“一盤棋”思想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
大能力運輸通道加快形成。南寧至崇左高鐵等關鍵項目建成運營,貴陽至南寧高鐵開通在即,黃桶至百色鐵路、合浦至湛江高鐵項目可研已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高速公路三大主通道廣西段已全線貫通,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南寧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成運營,南寧機場改擴建工程全面開工建設,T3航站樓及配套設施工程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樞紐功能明顯提升。平陸運河已全線動工建設,全國首個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等一批港航設施項目建成投產,具備2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通航和30萬噸級油輪靠泊能力。2019年至2022年,北部灣港綜合吞吐能力從2.6億噸增長到3.15億噸,集裝箱航線達75條,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國際門戶港樞紐作用持續增強。
通道物流規模快速增長。從2019年至2022年,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從382萬標箱增長到702萬標箱,增速均排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前列;海鐵聯運班列年開行量從2243列增長到8820列,線路覆蓋我國17省63市121站;中越跨境班列從1026列增長到2182列;南寧機場國際航空貨郵吞吐量從0.23萬噸增長到7.3萬噸。今年上半年,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14%,海鐵聯運班列增長9%,南寧機場國際航空貨郵吞吐量增長4.5%,通道物流規模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通道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目前北部灣港綜合收費與國內主要港口基本持平。2022年我區口岸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9年分別壓縮10.9%和74.8%,通關效率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今年1—5月,廣西口岸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0.56小時和0.19小時,比2022年同期分別壓縮33%和63.5%,通關時效進一步提高。
通道對外開放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中馬“兩國雙園”等一批跨省跨境產業園區加快建設,憑祥、東興、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加快推進,臨港產業、臨空產業、沿邊產業加快發展。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份經廣西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超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已累計超2900億元、增幅近50%,通道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廣西接下來要怎么做?
目前,在社會各方的共同推動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已取得好于預期的顯著成效,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運行質量效益大幅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已成為帶動西部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引擎。據了解,下一階段,廣西將圍繞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目標,大力提升通道運輸能力,不斷強化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和國際樞紐海港功能,促進交通、物流、商貿、產業深度融合。
廣西將重點推進平陸運河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盡早開工建設黃桶至百色鐵路、黔桂鐵路增建二線、防城港30萬噸級航道,年內建成防城港至東興鐵路、防城港30萬噸級散貨碼頭,加快實施南寧機場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及配套設施工程,推動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格局加快形成。
加快推進南寧陸港型等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不斷織密北部灣港航線網絡,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品牌。力爭今年海鐵聯運班列開行量超過9000列,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00萬標箱,到2025年,海鐵聯運班列年開行量超過1萬列,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