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8月13日消息(記者 程小丹)“我們出海打魚,會把拉網打上來的垃圾帶上岸、裝進垃圾桶, 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保護我們海洋生態環境。”8月11日,昌江海尾漁港、咸田漁港“無塑海洋”行動現場揭牌暨昌化試點漁港年度優秀志愿者頒獎儀式在海尾鎮社區居委會舉行,昌化鎮咸田村漁民陳華生代表漁民分享打魚經歷和感受。
活動現場。記者 程小丹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陳華生是咸田漁港瓊昌漁00112號船主,出海打魚至今已經有30多年。
“以前捕撈工具落后,漁業資源豐富,我們每天都想著怎么能夠打撈到越來越多的漁獲,提高自己的收益。”陳華生說。“但現在不一樣了,從海上打撈上來的垃圾也有去處了,還能積分兌換商品。大家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海尾漁港揭牌儀式現場。記者 程小丹 攝
2021年,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指導的“漁船打撈垃圾”試點模式在昌化港口啟動。這項以漁民為主的“無塑海洋”行動,旨在將海底或水體中的塑料帶離大海,為海龜等海洋生物消除威脅,啟動以來,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和認可,被譽為“新漁夫與海的故事”。“為了推動項目落地,我們在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塑料再思考’項目組的指導下,聯合海南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花了近一年時間制定實施計劃。”試點項目負責人、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南海生態環境研究所負責人呂淑果說。
從剛開始時,昌化漁港只有一艘漁船參與,到如今已有400多艘漁船加入,覆蓋海南3個市縣、5個港口,逐步構建了全省海洋塑料污染多元共治體系。
咸田漁港揭牌儀式現場。記者 程小丹 攝
“漁船打撈垃圾”的價值得到了更好的體現,漁民在保護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的同時,獲得更大的自我成就感和社會認同感。
為不斷激勵廣大漁民持續參與“無塑海洋”行動,活動現場,項目指導單向昌化年度優秀志愿者頒發榮譽證書,昌化漁港漁民代表鐘強彬將“無塑海洋 健康漁業”旗幟傳遞至海尾漁民代表廖生利和咸田漁民代表陳華生手中,海洋垃圾上岸的“交接棒”正銜接緊密、環環相扣。
當天,昌江咸田、海尾示范漁港也正式揭牌,標志著“無塑海洋”行動在昌江由落地生根走向開花結果。(程小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