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寶是一個出生在湖南桃源縣山里的孩子,那山叫牯牛山,乃雪峰山余脈,盛產黃金。提煉黃金會產生大量的沙,沙堆成了他兒時的樂園。蘇大寶自小酷愛繪畫,卻苦于無師。他自信的艱難的靠自學朝著夢想前進,但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夢想會與沙結下不解的緣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繪畫專業已是到了高考前的三個月。在湖南師大學期期間,他每天清晨6點到教室,直到晚上11點回去,除了吃飯上廁所幾乎全部時間都用到了學習上,甚至為省時間還剃了個光頭。在南方炎熱的夏季,他只洗了三個澡。老師為了方便他,讓他掌管教室大門的鑰匙。蘇大寶說,那是讓他最難忘的歲月,覺得自己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一切只為追趕曾經耽誤的光陰,只為那初時的一個夢想。
那三個月的全力以赴,使剛開始成績排在后面的他獲得極大突破,并一舉通過高考本科專業分數線,來到了北京求學。然而,大學一年之后,為減輕家庭的負擔,再加上對學校所學的不滿足,他瞞著父母做了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輟學。真正融入了北京這所生活的“大學”。他是一粒“沙”,擺過地攤、賣過羊肉串、賣過花、拍過戲、做口技演員、當了5年魔術師、開演出公司……“沙”因磨礪而換發出寶石的光彩。從上臺那一刻起,他給自己起了一個新的名字——蘇大寶。
后來,蘇大寶從草根變成了藝術家,從輟學生變成了大學教授。全國各地都有他的學生和他的崇拜者,他也成了媒體追逐的對象。
走進蘇大寶位于北京的國際藝術交流中心,陳列著豐碩的成績和榮譽。藝術中心接待了無數中外重量級的到訪嘉賓和參觀者。這些成績和榮譽不僅展示了蘇大寶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展現了他為推廣沙畫藝術做出的貢獻,主要體現在:
第一、提升了沙畫藝術的高度。10多年來,他將沙畫藝術帶到了奧運、世博、春晚等頂級的平臺展示;將中國沙畫推向了國際,先后在多個國家舉辦了專場表演;其作品作為中國形象宣傳片在習近平總書記訪美期間風靡美國,在紐約時代廣場等多處世界窗口播放達2個月之久;多次受軍政各部委之邀創作主題作品,緊緊把握著時代的脈搏;為世界頂級企業中200多家打造過作品等等,影響之大意義之大毋庸置疑,這些歷程無一不彰顯著蘇大寶為提升沙畫的形象與地位所做出的努力。
第二、夯實了沙畫藝術的基礎,使沙畫越來越具有深度。蘇大寶創作大量作品的同時不忘藝術理論的構建。13年玩沙經驗使他累積出八本著作來。2016年《一沙一世界,蘇大寶沙畫藝術》一書的出版意味著蘇大寶在沙畫探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融技法、規律、理論、思想為一體的創作理論體系,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為沙畫的后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沙畫具有世界性、時空流動性、綜合性、隨性、融合行、娛樂性;沙畫的藝術魅力在于瞬間美、變化和整體。在書中,蘇大寶對沙畫的概念、特色、藝術魅力、創作技法、創作規律等等做了比較全面而詳細的闡述。
第三、拓展了沙畫藝術的廣度,使沙畫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他先后在北京、廣東,陸續還會在西部、中部、東部建立沙畫藝術館,讓更多的人能近距離了解、體驗沙畫藝術。在沙畫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校內與校外建立了多個不同層別的教育研究基地。這無疑是在全方位、全力以赴的推廣沙畫藝術。在他看來,推廣沙畫藝術的意義十分重大,是在為美術教育注入新鮮血液,一定會為傳統素質教育起到有力的補充作用。
他提出自己的教學理念,即開啟創新的潛質;播撒智慧的種子;增強學習的能力;提升生活的品質。他認為學習藝術的目的在于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藝術的思維、和藝術的方法去應對人生的種種問題,從而讓人擁有藝術的人生。學習沙畫的目的則是讓藝術的規律和方法更有效率的為我們所接受和運用。在他看來,真正的藝術是生活,生活的藝術家才是真正的藝術家,人生的過程就是一次藝術創作的過程。
蘇大寶說,他正在寫一部名為《沙畫師》的小說,那是一個追夢的故事,目前已寫了近15萬字了,預計要寫成30萬字甚至更多。將來,還要把它拍成電影,因為這個故事非常精彩。(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