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類:
1.靈芝栽培。技術真的,產品真的。但是,資料上把收購價格提高了成千上萬倍。他們大言不慚地指出種植2平方米,年收十幾萬。如果真的那樣,賣技術的人早就發了。干什么非得賺那幾十元的資料費呢。
2.冬蟲夏草。產品真的,技術假的。就連現在最權威的科學家還在實驗階段,甭說大面積推廣了。而資料上卻聲稱南北適宜,人人可做,不管什么土質,似乎只要你種了,就能一夜暴富。簡直一派胡言。
3.月月結果的草莓。不用管理,只要種到土里,你就等著月月采摘果子。簡直是天大的好事!你信嗎?沒見過誰真的吃過這種草莓,但是,經營苗木的卻發了,這是事實。
4.藥材種植。產品真的,技術真的,大多數價格是假的。他們為了推廣種子,把很普通不值錢的藥材,說得天花亂墜,什么簽訂合同啊,不用種植戶出1分錢,保價回收啊,國內5萬人民幣/公斤,國外3萬美元/公斤等。其實回收就是個大騙局。
5.蘆薈種植。產品真的,技術真的,回收假的。他們自己繁育種苗,而后稱高營養價值、高藥用價值的蘆薈,以高出市場幾十倍的價格銷售種苗,銷售他們所謂的種植技術。
6.菜芙蓉。資料宣稱菜芙蓉是植物中的珍品,現在種子已經少得可憐,他們愿意以100元左右的價格回收菜芙蓉的種子。事實上,菜芙蓉的種子并不罕見。農業專家指出,如果全國的每個縣都種植的話,平均分配,一個縣也能種上幾十畝。這是一種明顯的炒作行為,無非為了賣種子。
7.泊夫蘭。廣告稱為“名貴婦科良藥”,畝產3公斤,售價10萬多元。其實泊夫蘭就是10多年前被騙子們大力推廣騙人不淺的“西紅花”。它的實際畝產最多不到1公斤,售價也就4000多元。而且生產管理非常繁瑣。
養殖類:
1.中華黑豚。項目假的。“中華黑豚”的名字完全是那些有預謀者杜撰的。其實就是豚鼠類。他們把那些不值錢的動物冠一個新的名稱,然后稱為珍稀動物,誤導經營者,從而大發不義之財。他們進行種苗銷售,賺的就是種苗錢。
2.螞蟻致富。項目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螞蟻都具有食用或藥用的價值。資料聲稱一窩10多萬只,而專家指出一窩平均也就8000只。而且管理與加工非常復雜,市場需求并不是很大。所以不能像宣傳的那樣“大富”。甚至那些繁雜的勞作可能讓你得不償失。
3.美國林蛙。項目真的,市場前景也不錯。但是在中國市場上,很難有真正的美國林蛙種苗。那些所謂的種苗,幾乎全是自己培養的。
4.養蟾取衣。項目假的。資料說一年可得4~5張皮,而且每張皮的價格是一頭肥豬的價格。蟾衣并不稀奇。而人工活蟾取的衣藥用價值很小,產品根本沒有市場。
5.特大黃鱔。黃鱔真的,項目假的。任何動物都有大有小。一池子里挑一條最大的黃鱔,難道這池子里的黃鱔都那么大么?
6.蜘蛛取毒。蜘蛛真的,取毒真的。但是你會那高科技的技術嗎?那可不是一般小家庭就能生產的。說白了,還是賣種苗。
7.白玉蝸牛。產品真的,宣傳假的。宣傳單稱投資少,周期短,獲利大。其實產品的市場很小,而且養殖環境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會大量死去。所以,養殖者要找好市場,學好技術,否則,最好不要做蝸牛的發財夢。
加工類:
1.米糠提取植酸鈣。產品真的,技術真的,但是產品沒有市場。資料稱免費加盟,預交保證金5800元,產品回收500公斤后,退還5800元。他們真的回收產品嗎?他們賺的就那5800元。
2.豬血提取血紅素。產品真的,技術假的。他們稱函授50元,面授280元,包教包會。其實血紅素的提取技術,在現在的世界范圍內,還是屬于研究階段。我們一般的家庭小作坊,根本是不可能生產的。
3.散件組裝。大多都是騙取加盟費或保證金。如廣告說組裝電子筆,免費提供散件,包運費,一只加工費1.5元。其實,這種筆市場價0.8元/只。他們在想什么?難道要做賠本的生意嗎?
4.生料釀酒。技術不成熟。廣告說生料釀酒工藝簡單,前景可觀。技術轉讓費3000元,設備3000元-7000元。保證產品合格。其實,國家早在2001年就已經停發生料釀酒的生產許可證了,原因就是技術不成熟。
5.廢玻璃生產滌綸絲。技術不成熟。他們以高科技為幌子,提出千元投入萬元回報。其實這種產品的生產技術要求非常高。家庭生產的玻璃滌綸絲,質量根本無法保證,產品也就不可能有市場。他們銷售的是設備。
6.塑料提煉柴油。國外已經有了成功的技術,但在我國還處在實驗階段。而且生產設備昂貴,就是小規模生產,至少也要投資100多萬。這難道像他們宣傳的那樣,小投資(6萬元),大收益(年賺百萬)嗎?
7.雞蛋提取溶菌酶。產品真的,技術真的。但是生產出的產品很難保存。你能生產出來就馬上銷售嗎?如果沒有保存的設備,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