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 投稿

    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美好社區帶來美好生活”— 2017全國社區創新與發展大會在京召開

    2017-12-27 10:41:25 來源:中國網

    2017 年 12 月 12 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主辦的首屆全國社區創新與發展大會暨全國智慧社區建設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大會以“共享、融合、創新”為主題,深度聚焦我國社會工作參與社區服務和社會創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公益時報》社、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區工作委員會、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區服務業工作委員會、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農村社區工作委員會等單位協辦。

    大會匯聚主管部門、社工機構、社會服務機構、社區企業等單位代表,共同探討我國社會治理、社工服務、社區養老、社會服務、智慧社區等跨界、融合話題,探索我國社會工作多元化發展的未來道路,聚合各方力量推動美好社區建設;同時平行舉辦主題展覽會,全面展示全國社會工作、社會服務以及智慧社區成果,搭建融公益、科技、社區服務為一體的交流展示平臺。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得到了專家、行業、相關企業及媒體和參會嘉賓的高度評價,對于推動社工行業發展、整合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建設美好社區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推動行業未來發展社區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廣大社會工作者關注的重要領域。

    『推動行業未來發展』

    社區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廣大社會工作者關注的重要領域。2017 年 3 月,民政部將 2017 年國際社工日的中國主題確定為“社工讓社區更美好”;2017 年 9 月,亞太地區國際社工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創新社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被作為會議的重要議題;2018 年 7 月,世界社會工作教育和社會發展大會將在愛爾蘭舉行,這次盛會也將以“環境與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核心主題。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社工開展服務的主要平臺。發揮專業作用,扎根社區,解決社會問題,促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社會工作的重要歷史使命,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已達到 80 余萬人,有 6000 多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590 多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廣布城鄉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已初步建立。在保障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建設等方面,社會工作者已成為一股重要的專業力量,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行業也面臨諸多問題:如機構收入來源單一,造血能力偏弱,從業人員流失嚴重等;在社會工作服務實踐方面,也存在著重個案、小組服務而忽視社區整體發展的現象。

    為此,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從推動行業發展出發,聚焦社工參與的社區整體發展,邀請不同領域的跨界嘉賓,同時,引入社區養老、遠程醫療、物業管理等各類社區服務企業參與,旨在從宏觀的視角引領行業未來發展,引導廣大社會工作者發揮專業優勢,在社區平臺上協調關系、整合多方資源,在社區整體營造的過程中,與居民共同解決問題、提升福祉,走出一條資金來源多元化的道路。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京代表主辦方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大會總結我國社工行業的發展成果和經驗,充分發揮社工專業作用,下一步,除了面向不同社群(如老人、兒童、青少年、流動人口等)開展適當的微觀個案、中觀小組服務,解決特定人群困境,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還將發揮平臺優勢,發揮社工在資源連接、關系協調中的專業優勢,通過三社聯動、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推動整體社區營造。

    『整合動員各界力量』

    作為我國首個以社工發展和社區建設為專門主題的行業會議,大會得到了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北京市民政局、天津市民政局、上海市民政局、深圳市民政局,以及北京市社會工作協會、天津市社會工作協會、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內蒙古社會工作協會、青海社會工作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大會的發言嘉賓跨界而多元。來自社會工作、社會治理、城市規劃、農村發展、社會服務、社區企業、智慧社區、文化保護等領域的 20 位嘉賓發表了演講。千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他們來自社工機構、民政系統、街道、社區、社會組織,更有社區養老、遠程醫療、物業管理、開發設計、社區商業、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等各個領域。

    作為主辦單位,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積極發揮行業組織作用,主動作為,充分整合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協調行業組織、專業社工、新聞媒體、社區企業等資源,讓大會的內容豐富多彩、精彩紛呈。

    『共同建設美好社區』

    為了更好地推動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和美好社區建設,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在大會上啟動了“美好社區計劃”的項目,舉行了美好社區計劃專家委員會專家聘任儀式、合作企業簽約儀式,引入各種社區服務商,共同研究推動美好社區建設。

    “美好社區計劃”項目的內容包括:建設智庫、實驗基地、人才培養、案例編選、研究倡導等。大愛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寶豐集團、聯衛醫療科技 ( 上海 ) 有限公司、成都全時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格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加入了“美好社區計劃”,與中國社會工作工作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伙伙伴協議。

    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謝延智、天津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張寶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天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劉佳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鐘芳、北京行政學院談小燕、北京海峽兩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俊華、古村之友創始人湯敏、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申龍哲等專家代表,參加了“美好社區計劃專家委員會專家”聘任儀式。“美好社區計劃”將發揮社工專業優勢,搭建平臺、組建專家團隊、整合多方資源,引入各種社區服務商,從社區產業、社區治安、生態環保、景觀設計、智能社區、社區養老、遠程醫療等方面著手推動。由城市治理、農村發展、社會工作、文化保護、建筑設計等多領域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將是我國社區營造領域的頂尖智庫。

    大會還舉行了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彤馨工程合作簽約儀式。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何建民與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仲華、北京思源政務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亮在現場進行了簽約。簽約企業代表表示:這是一次專業性與實用性并存的大會,作為企業代表受益匪淺。智慧社區領域市場前景已經非常明晰,企業前赴后繼。一些代表在現場和同行交流時感嘆:之前忽略了與社區、與社工的真正融入,但實際上,所有社區里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所有技術要解決的也是人的問題,這次參會,讓大家對社會工作、社區建設和智慧社區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也結識了很多專家,收獲很大。

    『社區治理迎來發展機遇』

    黨的大會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居民對我國社會服務從居住環境到基礎設施、從生活服務到文化娛樂、從治安秩序到人際關系等,都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形勢下,如何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快推進社區發展,充分發揮多元主體在創新基層社區治理中的獨特作用,是今后一個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要使社區轉型完全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發展的需要,實現社區治理的創新和突破,必須要有新的理念、新的途徑、新的機制、新的模式來破解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

    智慧社區打造了未來社區的具體形態,而社區營造是將社區居民的意向、有效的組織、資源整合、專業團隊以及符合社區居民需求的商業企業統籌協調的過程。對于社區社會組織來說,它與社區的歷史文化、觀念價值密切相關,在整合社會資源、參與社區建設、豐富社區文化方面,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好的專業的服務。對于社區商業和企業來說,它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與社區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尋求自身地位,挖掘潛在需求,推動社區價值最大化的實現。

    社會服務全面創新的歷程已經開啟,政府、企業、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社區治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作為全國性的行業組織,改革創新、求真務實,統籌聯合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商業企業等各相關主體,結合科技創新,積極為行業發展引入先進理念、創造良好環境、培養專業人才、搭建優勢平臺,促進了行業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將以此次大會召開為契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深度聚焦中國社區建設過程中亟須破解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全面展示我國智慧社區的建設成就。作為行業資源大整合的平臺建設,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計劃大會每年舉辦一屆,搭建社區建設與創新及社工發展的研討、交流、展示的全國綜合性服務平臺。

    同時,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將協同多方資源在社區中開展社工服務、公益服務、便民服務,探索更加可持續化的社區社會工作機制,為更加有力促進社區發展、促進社工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同時,聯合會繼續在全國 18 個實踐基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專業社工技能,探索社會服務立足點和社會創新的突破點;繼續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推進社會工作學院建設,運用創新理念和遠程科技,為行業培養專業人才。

    『展、會并舉引上千觀眾』

    本屆大會設置會議版塊和展覽板塊。展覽板塊包含社會工作行業組織 / 機構 、發展成果、網格化與社區商業圈及便民服務建設、社區養老、智慧社區整體解決方案等內容。

    會議板塊以演講、研討、沙龍等多種形式解讀大會主題。國際社會工作者聯合會主席露絲·斯塔克、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書記宋貴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謝延智、天津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張寶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天夫等來自國內外的幾十位嘉賓,就新時代社會治理的中國道路、社區場景下智慧社區創新實踐、社區治理創新進程中的三社聯動、區居家養老、智慧城市基礎單元建設等議題進行了專業的分享。

    露絲·斯塔克發表了主題為《People at the Heart of Evolving Community》的演講。作為擁有來自 127 個國家超 300 萬名會員的國際社會工作機構主席,露絲·斯塔克認為,社會健康對于經濟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持續社區的打造對于社會健康則至關重要。而社會工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觀察和聆聽社區的需求,為它們做出最適合的培養,在這其中,面臨各種挑戰的個人是工作關鍵。

    宋貴倫提出,智能化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本保障和智慧社區建設的有力支撐,建設智能城市、智慧社區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市場基礎作用和社會協調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的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謝延智說:“十年來北京市通過探索實踐實現的三社聯動的政策制度化、實物理論化、服務標準化、治理專業化、思維一體化的建設目標。從 2013 年以來連續投入專項資金近 3000 萬元,先后購買了 151 個項目,涉及全市 306 個街道、950 余名專職社工和 280 余名的專業督導。把一些事務性、輔助性的、政府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可能不盡如人意的項目讓渡給社會組織來做。讓社會組織去團結凝聚社區居民共同來做,發揮專業性優勢,使這項工作科學規范地推進下去。”

    張寶甫分享了天津在智能社區治理服務上的經驗:第一是智能養老服務,目前開展智能居家養老的企業和機構已經超過 80 家,落地社區 212個。依托智能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委員會,扶持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第二是在中心生態城探索構建了由電子市民中心系統、社區居民誠信系統、民情系統組成的智能生態三系統、第三是探索智慧泰達升級版,充分運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為居民和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務。

    張曉山為農村社區治理提出建議:第一,在法治的框架內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公序良俗的作用 ; 第二,要發育多元化的社會組織;第三,探索自治功能下沉到村民小組或自然村一級。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執行院長史柏年在分享中稱: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順應這樣的時代發展,迎來創新和發展,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一是利用信息化數據分析來引領行業的發展,大數據技術跟傳統的調研相結合,可以讓我們做到精準的科學的服務 ; 第二是利用現代化的技術來創新社會工作服務的模式 ; 第三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遠程的培訓和督導 ; 第四就是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公眾認知度和社會的影響力。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工作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

    思源科技集團副總裁、思源政通集團董事長張亮分享了他所理解的智慧社區。他認為,智慧社區一定是集居家生活、鄰里社交、物業服務、政務服務和社區管理于一體的智能環境。首先是全面的融合,包括技術手段的網絡融合、數據融合、服務的融合。第二需要便捷的感知服務,它應該用智能化的手段,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將居民需求的服務、資源、消息及時推送給居民。第三是數據驅動的生態,它一定是基于百姓的行為數據、需求數據來構建一個精細化的數據管理的模型。第四需要通過活動運營、用戶運營和應用運營等各種方式讓虛擬的社區平臺保存活躍和黏性。

    特斯聯 ( 北京 ) 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立稱:作為國內最大的移動智能物聯網平臺,特斯聯提出的 AIoT 是 AI(人工智能) 和 IoT(物聯網) 的深度融合,它串聯了很多的物體、產生了很多的數據,并被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為政府、社區和樓宇進行服務。社區、建筑、基礎設施和居民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通過物聯網,這些數據可以被上傳至管理平臺,加以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后,可為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平安城市的打造形成思路和目標。舉例來說,在平臺城市的打造中,通過智能硬件改造、人臉分析等手段和技術,可實現社區統計的自動化、社區安全的實時監控及預警。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三部總經理王朝陽表示:作為政府信息化的國家隊,太極一直致力于民政政務信息化,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組織管理、社會事務、慈善等方面,并在社區服務領域實施了探索性的服務。王朝陽歸納了當下社區建設中面臨的三方面問題:一是社區服務社會化程度較低,二是政務服務弱,三是信息化建設缺乏統籌規劃。

    『社會影響深度有力』

    作為首屆全國社區創新與發展大會,大會得到了各界媒體的高度關注。此次大會得到了包括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日報、新華網以及光明網等近百家媒體的報道。報道形式涉及電視、報紙、圖片新聞、網絡以及新媒體等,媒體性質則包括綜合性媒體和公益行業專業媒體,還包括幾大民政系統報刊等,各媒體根據自身關注重點,從不同維度展現了大會的豐碩成果。大會還在北京時間平臺進行了直播,據監測當日超過 25 萬人次進行了網絡觀看。

    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對大會進行了深入采訪,報道 “美好社區計劃”;《人民日報》針對大會內容進行報道;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等對活動進行了圖文報道;工人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社區報》等也均在重要位置刊登了大會新聞。作為協辦單位之一的《公益時報》,策劃了大會的會前會后整體傳播工作,在網站設立專題,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都進行全面推廣。

    一位來自廣東的一線社工在會后說,她對于自己的職業越來越有信心,感覺服務社區大有可為,也希望明年的展會能夠根據不同的社區情況提供一些更具體的產品,最好能加入一些 AI 的元素,讓大家在參觀的時候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智慧社區的魅力。

    一位社區企業代表則評價:此次全國社區創新與發展大會會議內容專業,涵蓋面廣,服務水平高,展位規劃有序,彌補了我國在社區創新方面的平臺缺失,相信它一定會發展成為該領域最具權威、最有影響力、最有代表性的大會。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供稿、供圖)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va久久久久|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