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注水的「醫美面膜」,花大錢敷了個寂寞

    2023-06-27 10:01:53 來源:微信公眾號:快刀財經

    注水太多的“醫美面膜”,是時候走下神壇了。

    美容護膚行業,向來是“悶聲發大財”的領域。


    (相關資料圖)

    前有“抗糖抗氧”的理念如雷貫耳,后有“早C晚A”的理念深得人心,如果產品再貼上“醫美”標簽,必然是妥妥的爆款無疑。

    醫美面膜就是其中翹楚。因為有醫又有美,讓“醫美面膜”成了最強功效*不說,還順勢將使用場景從醫美機構拓展到了小姐姐們的化妝臺,變身成為科學護膚的代名詞。

    再加上皮膚科醫生推薦的背景背書,以及小紅書、抖音等種草平臺的口碑裂變,一個龐大的市場就此應運而生。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19,3億元增至2020年的66.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6.1%,2025年預計將增長至230.1億元,前(錢)途無量。

    俘獲人心后,醫美面膜更是一舉創下“毛利率比肩茅臺”的神話。2019年至2021年,醫美面膜的平均毛利率為77%-83%,高出普通面膜30%左右,距離茅臺91.62%的凈利率僅相差不到10個百分點。

    而這些隨市場發展壯大起來的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登陸資本市場。敷爾佳已在今年6月8日通過創業板注冊申請,開始啟動發行工作。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根據敷爾佳招股書顯示,其近三年單盒面膜的進貨成本最高為9.8元,與動輒上百元一盒的售價相比,溢價實在高昂。

    相比敷爾佳,巨子生物也不遑多讓。由于概念火熱,去年IPO前估值就已接近200億元,并獲得高 瓴、君聯、鼎暉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

    在天貓平臺上,一盒(5片)可復美類人膠原蛋白醫療器械敷料的價格為183元,一片近37元。按其近幾年的毛利率來計算,一片面膜的原料成本在5塊錢左右,簡直賺翻了。

    原本不顯山不露水的“醫美面膜”,潛移默化中就站到了面膜界食物鏈頂端,吃盡了“醫用標簽”紅利。但事實上,“醫美面膜”并沒有看起來的那么美好,暴利之下亂象叢生,甚至引來國家衛建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出手整頓,進入最嚴監管時代。

    是泡沫就總有被戳破的時候,集所有光環于一身的醫美面膜,也不例外。

    01

    醫美面膜的風,是怎么刮起來的?

    誰能想到,被吹得天花亂墜的“醫美面膜”,從一開始就是個矛盾體。

    嚴格意義上來說,“醫美面膜”的說法是不存在的,它只能叫做醫用敷料,即有“醫療器械注冊證”的敷料,屬于醫學護膚品范疇。起初主要用于醫美項目術后修復,比如使用激光后,皮膚可能會留下創口,醫美面膜可以直接接觸創面,加速傷口愈合。

    它和普通面膜的區別主要在于,生產時衛生條件更加嚴格,防腐劑添加更少,不含一般護膚品中的香精、酒精等刺激成分。所以,“醫美面膜”的概念,不過是商家為了讓消費者更好地理解產品,與日常使用的面膜聯系起來而故意為之。

    醫美面膜的走紅路徑,也是有跡可循的。隨著2019年左右,國內醫美市場興起,輕醫美項目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也就有更多人接觸到貼片式醫用皮膚修復敷料,醫美面膜在這個大背景下逐漸冒頭。

    直播帶貨模式的興起,又給了醫美面膜出圈的*“契機”。以敷爾佳為例,2019年5月,敷爾佳白膜首次亮相李佳琦直播間,當晚便賣出25萬片,這也使得大量消費者了解到了醫美面膜這一概念。

    嘗到甜頭的敷爾佳,此后又相繼簽約袁姍姍、趙露思為品牌代言人,贊助《妻子的浪漫旅行4》、《花花萬物283》等綜藝節目,以進行品牌曝光。當然,這個環節中,KOL群體也不能少,這些網紅們活躍在小紅書、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刷屏式的分享產品使用心得,通過圖文或視頻品等內容形式,對消費者全方位滲透,進行產品引流。

    不僅如此,為保持在天貓等頭部電商平臺的曝光度,敷爾佳不斷增加如天貓直通車、鉆展、品銷寶等平臺推廣工具的投入,還增加了京東、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的推廣力度,來拓寬自己的獲客渠道。

    和敷爾佳的路徑相似,巨子生物旗下共擁有可復美、可麗金等8個主要品牌,也是燒錢狂砸營銷。線上構建面向大眾市場的全國性銷售網絡,包括鋪設包括天貓、京東、抖音、小紅書等線上自營店鋪;線下則覆蓋屈臣氏、調色師、華聯集團、盒馬鮮生等化妝品店和連鎖超市約2000家中國門店。

    僅2022年,巨子生物的銷售及經銷開支便高達7億元,占營收比重的30%。巨子生物還公開表示,“直營業務,尤其是線上直銷業務,將是公司未來銷售及營銷工作的重點。”

    總結起來,醫美面膜之所以大火,在于成功踩中了功能性護膚品的紅利,兼之產品本身有“醫美”二字加持,更是如虎添翼,大放異彩。

    在消費者的狂熱追捧下,“醫美面膜”漸漸變成了一門暴利生意。

    02

    “鈔能力”驚人,光環之下盛名難副

    醫美面膜到底有多賺錢,答案可能超乎很多人想象。

    2020年-2022年,巨子生物收入分別為11.91億元、15.52億元、23.64億元,毛利率分別為84.6%、87.2%、84.4%,和毛利率長期保持在90%左右的茅臺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較于巨子生物,敷爾佳的戰績同樣“彪悍”。2020年-2022年,敷爾佳營業收入分別為15.85億元、16.50億元、17.69億元,綜合毛利率在80%左右,遠遠高于行業平均值。

    如此的高毛利,得益于“低成本、高售價”的市場戰略,以及節節攀高的營銷費用。就在去年,“148元一盒的敷爾佳面膜成本僅10元”的詞條霸榜熱搜,根據其招股書顯示,敷爾佳面膜產品的成本價均價只在10元左右一盒。

    ▲圖/敷爾佳招股書

    與高溢價不匹配的,是醫美面膜可以用“寒酸”來形容的研發投入。2019年到2022年,敷爾佳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15億元、2.65億元、2.64億元、3.9億元,銷售費用分別率分別為8.6%、16.75%、16.01%及22.06%。

    其中,宣傳推廣費分別為7031.75萬元、1.66億元、2.36億元、3.54億元,尤其是2022年,宣傳推廣費占據了銷售費用的9成。

    對比之下,敷爾佳的研發投入實在沒眼看。2020年-2022年,敷爾佳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47.97萬元、524.29萬元和1542.6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9%、0.32%和0.87%,在行業內屬于墊底。

    更令人震驚的是,截至2022年底,敷爾佳的研發人員僅有6人,其中還包含應屆畢業生。到了2023年3月,其研發人員才又增加了2人,目前為8人。

    很難想象,整個企業多個產品的工業設計、產品實驗、上市前檢測等環節,僅靠幾個人就可以完成。而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敷爾佳及其子公司僅有1項已授權專利,且為包裝盒專利。

    細思極恐的是,“重營銷輕研發”的風氣,在業內已成常態。自詡為研發驅動公司的巨子生物,情況也沒好到哪里去,2019-2021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140萬元、1340萬元、2500萬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2%、1.1%、1.6%。

    2022年雖然研發投入增加到4404萬元,但和當年7.06億元的銷售及經銷開支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誠意不足。

    ▲圖/巨子生物財報

    在同行的襯托下,研發費用常年維持在5%左右(到2021年,才增至9%)的創爾生物,倒稱得上“業界良心”了。

    即便如此,有了“械字號”這張王牌在手,消費者還是愿意為“醫”字買單。畢竟,相比于醫美項目,所謂的“醫美面膜”使用更方便,價格更實惠,還比普通面膜效果來得更好。

    雖然黑膜、白膜、綠膜讓人傻傻分不清,但水光膜、膠原蛋白膜等名詞聽起來就很高大上,仿佛敷一敷便能解決痘痘、黑頭、毛孔甚至皺紋等一系列棘手的皮膚問題。

    但這些“薛定諤”的功效,很快被無情打破。

    03

    亂象層出不窮,監管收緊再難躺賺

    因為“醫美面膜”的概念沒有明確定義,導致虛假宣傳、過度宣傳的問題愈演愈烈。

    目前市面上統稱的“醫美面膜”,其實并非都有“醫用”屬性,更有同一品牌的兩類產品名稱極其相似,消費者在購買時很容易混淆踩坑。

    例如,敷爾佳旗下醫療器械類產品僅有4種,在售的“敷爾佳透明質酸鈉修護貼(白膜)”和“敷爾佳透明質酸鈉修護貼”,明明屬于“妝字號”產品,名稱卻與其“械字號”的“醫用透明質酸鈉修護貼”高度雷同,試問誰看了不迷糊。

    同樣地,巨子生物器械“可復美”的“械字號”醫用敷料僅有3款。其中一款宣稱“*類醫療器械”的“液體敷料”,根據國家安全藥監局最新規定,實際上已不屬于“械字號”,而其他在售的“戰痘膜”“燈泡膜”“小水膜”,也都是“妝字號”的普通面膜,若不細細分辨,消費者很難發現個中“貓膩”。

    事實上,早在2017年,巨子生物就因涉嫌虛假宣傳被起訴。法院認為涉案面膜屬于特殊化妝品,且在未取得特殊化妝品批準文號的情況下,宣傳具有美白效果,以“醫生推薦,560家醫院的共同選擇”的暗示方法使人誤解其效用,構成虛假宣傳的欺詐行為。

    不但如此,由于國家準許的“械字號”敷料使用的原料較少,目前主要為透明質酸和膠原蛋白兩大類,僅有保濕與修復的功能。并且需要在醫生建議下短期使用,根本不能作為日常護膚品長期使用,但這個關鍵的要點,在商家的宣傳中卻幾乎毫無提及。

    并且,在生產企業授意,無數微商和代購等發展出的經銷體系下,又導致這些醫美面膜價格參齊不齊,高仿假貨泛濫。有不少消費者使用之后整張臉又紅又腫,甚至收到發霉的面膜,消費體驗大打折扣。

    或許是層出不窮的亂象太過觸目驚心,2020年年初,國家藥監局忍不住親自下場,不僅叫停了“械字號面膜”的宣稱詞語,還明確表示醫用敷料應該按照醫療器械管理,不能以“面膜”作為名稱,更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且不得含有夸大適用范圍或者其他具有欺騙性的內容,堵死了擦邊球的可能性。

    2021年12月31日,國家藥監局再度發布《*類醫療器械產品目錄》的公告,在品名舉例中刪除了“醫用冷敷貼、冷敷凝膠”等相關條目,并表示“成分不具有藥理學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體吸收的液體、膏狀敷料(不包括凝膠)擬均按照II類器械管理”。這意味著,“*類醫用冷敷貼”正式被封殺。

    曾經一度,站在顏值經濟的風口,醫美面膜創造出了“乘風破浪”的財富神話。但當行業監管趨嚴,“械字號”的光環漸漸失靈,消費者也終將回歸理性,噱頭名目再多,也難逃護城河缺失的“硬傷”。

    注水太多的“醫美面膜”,是時候走下神壇了。

    參考文獻:

    1.開菠蘿財經《醫美面膜搶上市:一年凈賺8億,李佳琦們給我打工》

    2.鳳凰網電商研究院《蹭醫美流量蹭到上市,敷爾佳真能走遠嗎?》

    3.紅星資本局《醫美面膜,“注水”太多》

    4.鹽財經《敷爾佳,這不是欺負老實女孩嗎》

    關鍵詞: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的视频网站|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最大|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区久久AAA片69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