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簡稱“中博會”)于6月27日在廣州開幕,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本屆中博會以“小中見大 博覽天下”為主題,期間將舉辦多場展覽和論壇活動。
據悉,本屆展會將聚焦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實際需求,解讀即將印發的《關于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啟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的“三賦”專項行動全國行,還將組織國家中小企業基金與新增子基金簽約、廣東省鏈主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簽約。
扶持中小企業數字化技術創新是國際普遍做法
(資料圖片)
中小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6月26日,本屆中博會配套的“APEC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際合作論壇”現場。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仍呈現不穩定不平衡態勢,中小企業占全球企業數量的90%以上,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業、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共識。
6月26日,在本屆中博會配套的“APEC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際合作論壇”上,馬來西亞企業及合作社發展部部長依溫持相似觀點。他表示,中小微企業是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引擎,APEC經濟體中,超過98%的企業是中小微企業,一半以上的就業崗位均由中小微企業所提供。
依溫分享了該國在促進中小微企業創新與數字化方面的政策和舉措。他介紹道,在馬來西亞,不同領域的共120萬家中小微企業,占馬來西亞GDP的38.2%。越南工貿部副部長杜勝海也透露,越南有80萬家企業,其中,中小企業占97%以上,鑒于上述數量和重要性,越南2017年頒布了中小企業支持法,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泰國中小企業促進局局長馬萊也介紹了泰國第五個中小企業促進計劃,對中小企業按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培育和服務,建立數字化平臺、利用數字化的資源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依溫表示,與大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的經濟易受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數字化技術創新是企業是否具備韌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馬來西亞政府幫助中小微企業加快技術采用和數字化轉型,推出《2020年國家創業政策》、馬來西亞數字經濟藍圖等扶持政策,他表示,到2025年,馬來西亞90%的中小微企業將實現業務運營數字化。中小微企業將成為馬來西亞新的增長引擎。
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A股上市企業總數27%
對于我國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的經驗和做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認為,相較于大企業,中小企業更加靈活,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在探索新技術應用、重塑新場景業態等方面更具成本優勢和發展潛力。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裴長洪認為,新技術革命使全球供應鏈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數字技術革命就發育出了跨境電商的商業模式,改變了貿易和生產,也改變了全球供應鏈體系。包括近十年開行的中歐班列,設立了大量海外倉也在改變全球的供應鏈體系。
“過去的供應鏈是等級式、梯度的轉移過程,現在是平行和分散的,商品、技術、資金等要素流動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全球貿易與國際供應鏈合作。中小企業不但可以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將產品銷往更廣闊的市場,還能借平臺進行跨境采購,為全球買家提供多樣化的‘本地制造’和定制服務,成為全球供應鏈競爭的重要參與者。”裴長洪表示。
針對提升我國中小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創新與專業化水平,裴長洪建議稱,中小企業要努力往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將自身打造成為細分領域的配套專家。同時,企業要以國內大循環為基礎,增強自身動力和在國內循環中的韌性和可靠性,提高專業化水平和競爭力,并積極參與國際供應鏈的循環,努力吸收國際資源要素,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國內國際供應鏈雙循環中構建新發展格局。
梁志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底,已累計有142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業總數的27%,2023年1至5月新上市的企業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56%,成為上市主力軍。
他表示,下一步將從加強制度保障、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構建融通創新發展生態、健全服務體系、加大融資支持深化國際合作等六方面,幫助中小企業更好融入全球市場。預計到2025年,將力爭培育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黃馳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