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硅行業的不斷發展,金屬硅行業也隨著不斷發展,在近年來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產能區域轉移等環境下,我國金屬硅產量基本維持在220萬噸左右。據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金屬硅產量達261萬噸,同比增長24.3%。有機硅行業當前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受益于行業技術、產品創新及下游需求的持續增加,我國有機硅產品生產規模始終保持正向增長態勢,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硅料價格“八連漲”
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了解到,過去一周硅料價格再次上調。7月份以來,硅料價格已8次上調。原料端硅料價格持續上漲,而硅片環節價格出現分化。業內人士表示,在上游硅料供應量提升的同時,今年三季度國內組件出貨量、新增裝機容量都可能低于市場預期,9月組件排產可能下降。
(資料圖)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國內有機硅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有機硅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有機硅材料在耐溫、耐候、電氣、安全環保等方面都呈現出優異特性,應用領域廣,目前終端細分產品高達上萬種,應用場景遍布建筑、電力電子、新能源、個人護理、消費健康等數十個領域,為人類的美好生活和智慧城市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解決方案。
目前,有機硅下游市場已迎來多領域大爆發,涌現多個擁有高端產品研發、生產能力的細分龍頭,同時生產技術也將從量到質進行轉變,5G、APC、AI等智能技術也將深度融合應用,對促進我國制造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機硅產品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展示其優越性能并發揮作用,逐步實現對傳統材料的替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從應用領域來看,有機硅下游產品廣泛應用于建筑、電子、電力、新能源、汽車、紡織、醫療用品、個人護理用品等領域,行業需求與宏觀經濟關聯密切,目前需求量雖然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快速增長。根據CAFSI統計,2022年度中國甲基硅氧烷表觀消費量167.56萬噸,同比增加25.42%。
我國有機硅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競爭主體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從國內市場份額來看,盡管本土企業在單體生產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但國內企業的產品多為107膠、110生膠和混煉膠等初級深加工產品,高端下游制品仍存在規格少、檔次不高等問題,外資品牌在下游高端市場領域占有明顯優勢。
數據顯示,人均有機硅消費量與人均GDP水平基本呈正比關系,而且低收入國家有機硅需求增長對收入增長的彈性更大。目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人均有機硅消費量還不到1kg,而西歐、北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接近2kg。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興市場國家的有機硅消費需求仍有巨大增長潛力,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亞洲市場,人口基數大、人均消費量低,未來將成為全球主要的有機硅需求增長區域。
2023年有機硅市場運行現狀
進入2023年,有機硅價格延續下跌趨勢。SMM現貨報價顯示,截至6月30日,有機硅DMC現貨均價報1.4萬元/噸,較2022年12月30日的1.675萬元/噸下跌2750元/噸,跌幅為16.42%。從2022年上半年均價來看,有機硅DMC現貨均價報2.864萬元/噸,2023年同期為1.584萬元/噸,同比跌幅達44.68%。
在進出口方面,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1~6月,初級形態的聚硅氧烷(有機硅)出口均價為3227.01美元/噸,較上年同期下降34.80%,出口數量為19.52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26.43%,進口數量5.32萬噸,較上年增長4.48%。
由于國外市場需求低迷,部分外企銷售重心轉至國內市場,進一步加劇供應端過剩。
中研普華研究員袁靜美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落,國內有機硅新建產能全面釋放,供需短期失衡,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不斷下行。2023年1~6月,有機硅DMC(碳酸二甲酯)市場平均價格較上年大幅度下降,跌破行業成本線。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有機硅業報告對中國有機硅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有機硅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同時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
想了解關于更多有機硅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國內有機硅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