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見!大型曲藝劇《玉石調羹》成都熱排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作為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繼曲藝劇《山高水長》《成都家書》后的又一部曲藝綜合性舞臺藝術作品,由包德賓編劇,敖曉藝執導的大型曲藝劇《玉石調羹》,目前正在成都進行聯排,并計劃于7月12日-13日在四川大劇院與觀眾見面。
(資料圖)
排練現場
《玉石調羹》是國家一級編劇包德賓于2016年創作的劇本,作品幾經修改、數易其稿,以舊社會婦女“裹小腳”為線索,講述了清末民初,小腳曲藝女藝人“白玉”一心反抗封建糟粕,最終寧死不屈,成就一曲與封建腐朽抗爭不息的悲歌。
包德賓介紹,全劇以小見大,以獨特的視角折射出時代變革的大背景,引喻婦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民族的解放等宏大主題。"作品揭示了在婦女解放運動背景下,舊思想、舊觀念在殘忍中腐朽沒落,新思想、新觀念在血與淚中崛起的歷程。”
排練現場
劇中,四川方言、四川清音、四川金錢板、四川揚琴等傳統曲藝元素的融入,巧妙且合理地推動劇情發展。在導演敖曉藝看來:“曲藝劇是承載著戲曲表演與曲藝多曲種配合的全新舞臺形式,是創新形態的中國音樂劇。在表現形式上,《玉石調羹》的總體舞臺呈現將更具現代質感。”其中,由極簡線條進行切分的舞臺,在符合當代審美脈絡的同時,營造出獨具特色的“鳥籠”空間感,寓意主人公對新時代與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在音樂創作上,該劇也回歸到了原汁原味的曲藝本色。“主人公白玉是曲藝清音演唱藝人,所以本次唱段創作都是以四川清音、四川揚琴等極具四川曲藝特色的藝術門類為旋律動機進行發揮,更加貼合劇目的時代背景。”音樂總監顧磊透露,為突出傳統曲藝藝術精髓,演出還將采用樂隊進行現場音效配合的形式,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傳統曲藝器樂交織的魅力。
據悉,7月份首次公演后,《玉石調羹》還將代表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沖擊國家級、省級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平臺,同時還將開展城際文化交流巡演、海外文化交流演出等多種形式的演出。
(本文圖據四川省曲藝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