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相云(左一)為居民調解矛盾
“任師傅,你來給我評評理!”近日一早,瀍河區利民街社區黃委會家屬院居民白玉文氣沖沖地走進社區鄰里中心“任師傅鄰里幫幫團”工作室,對著正在復盤以往糾紛案例的任師傅說。
(資料圖)
白玉文口中的任師傅是黃委會家屬院黨支部書記任相云,也是利民街社區鄰里中心自治組織——“任師傅鄰里幫幫團”的負責人。
看到白玉文氣勢洶洶而來,任相云先起身給她倒了杯水:“外面天熱,有啥事兒不急慢慢說。”
白玉文喝了口水,開始講起事情的來龍去脈。白玉文居住的黃委會家屬院是老舊小區,停車區域多在地面上,近幾年,隨著居民私家車數量持續增多,停車難問題愈演愈烈。白玉文是一名女司機,她的停車位緊貼著小區圍墻,停車位緊張,一旦前后有車停得略微松散,就會導致晚回家的她因車位長度不夠而停不進去。
“要是第一次我也不來找你,真是好多次了!”說到這里,白玉文的嗓門都提高不少。
“這事兒我聽明白了,你確實受了委屈,我提個方案,你看中不中。”任相云柔聲細語地說,老舊小區有停車位少的劣勢,也有老街坊感情深的優勢,停車位老被人占這事兒換誰都會不高興,但別人大多也是無心,“停車問題不是小事兒,我們下來聯合社區、小區物業一起去現場看看,一是實地查看能否多劃出一些停車位,二是商量下能否在每個停車位上都安裝個擋輪桿,你看這辦法咋樣?”
對于任相云的提議,白玉文頗為滿意。
據了解,利民街社區共有22個居民庭院、12000余名居民,其中居民庭院多為老舊小區,平日里涉及各類生活瑣事的鄰里矛盾較多。
“我這人喜歡跟人打交道,有啥事兒了給大家出出主意,時間一長,很多人都開玩笑叫我‘閑人’任師傅,后來的‘任師傅鄰里幫幫團’就是這么來的。”任相云說,社區鄰里中心運營后,“任師傅鄰里幫幫團”實現首批入駐,不少熱心公益事業的居民主動加入成為志愿者,這讓他倍感振奮,“他們其中有不少人是我從前進行矛盾調解的當事人”。
任相云算過,自“任師傅鄰里幫幫團”成立至今,經這支志愿服務隊調解的糾紛數量超百起,調解成功率在95%以上。不少居民都說,身邊的“任師傅”越多,幸福感越強!
今年以來,利民街社區鄰里中心依托線下6個網格和線上從社區延伸到樓棟的四級微信群,摸清轄區居民情況,充分挖掘社區中的“好人”“能人”和“熱心人”,建立起“三自”組織的人才儲備庫,同時,將社工站引入鄰里中心,以“專業社會工作者+”的模式,將社區、社工站、志愿服務站、“三自”組織隊伍進行整合,打通壁壘,引導社區“能人”“好人”“熱心人”向自樂、自治、志愿組織成員的角色轉變。(洛報融媒·洛陽網首席記者 王若馨 通訊員 鄭園園 劉閃閃 文/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