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章然
華北地區強降雨導致涿州等地受災嚴重,此事已在鄧雷的手機上刷屏了好幾天。
特別是河北涿州地區,暴雨疊加當地水系發達,洪水圍困,形成一座孤島。
(資料圖)
鄧雷進入的微信群內,不斷傳出涿州當地各種受災群眾發出的求救信息:大水圍困、斷水斷電、救援難度大、物資短缺等……看得心焦,“人雖渺小,但也想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鄧雷說。
8月1日上午聯系對接廠家,中午12點從浙江寧波驅車5個小時去往江蘇鹽城倉庫,鄧雷的suv上裝了120件救生衣、5箱水、12箱餅干,傍晚6點半從鹽城上高速去往受災地河北涿州,通宵馳援千里,8月2日早晨6點抵達河北涿州。
把物資交給當地公安局后,鄧雷在涿州尋找酒店房間睡覺補眠,“當地斷水斷電,酒店房間也需要等待。”
8月2日早晨8點11分,在保定市涿州公安局旁邊,鄧雷發布了一條朋友圈: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很榮幸成為其中一“援”,歷時15小時1400公里,我要好好睡一覺了。
8月2日早晨,潮新聞記者聯系上了在涿州受災現場的鄧雷。
深夜馳援路上的感動
看到全國各地的救援車輛
“我是看到當地有自發救援消息,說缺救生衣和食物。”鄧雷說,8月1日上午,涿州各種救援信息一直在微信群內刷屏,看到的時候,心里格外不忍。
通過查詢,鄧雷發現救生衣的生產廠家在江蘇鹽城,聯系對方,要來倉庫地址,鄧雷驅車去往當地拿貨。
“我開了一輛suv,是比較能裝東西的。”晚上6點,鄧雷到達鹽城。廠家提供的一包60件救生衣,向SUV里面塞了兩包后,車廂就略滿了。鄧雷又從旁邊超市買了5箱礦泉水和12箱餅干,直到車廂空間全滿后,鄧雷才準備上路。
“當時比較著急,廠家也知道我捐贈物資去涿州,我們沒來的及說些話,他就說給我點贊,辛苦了。”鄧雷說,晚上6點半,鄧雷從鹽城上高速,準備夜行馳援。
導航顯示1375公里,12個小時的路程,預計8月2日早上6點半才能到。
漆黑的夜里,單獨行動的鄧雷并不孤單,“后半夜,在京滬高速上看到多輛支援隊伍,估計有6-7支,車牌號有江蘇、山東多個地方,山東的尤其多。”
凌晨的高速公路上,多輛救援車輛帶著皮劃艇、沖鋒舟加足馬力一路向涿州奔去,鄧雷看到這一幕,心里覺得又暖又酸,“差點熱淚盈眶了,看到國家發生災難時,群眾的團結一心,共同面對災難的信念,真的很難不哭了。”
涿州市區情況穩定
郊區村落救援有序進行
8月2日早上6點,鄧雷進入涿州后,才明白網絡上的圖片遠沒有現場震撼人心。
“涿州中間高四周低,水系發達,北拒馬河、胡良河、白溝河、永定河等多條河流流經。”鄧雷說,市政府周邊的市區范圍情況平穩,雖然斷水斷電,但是周邊超市物資充足。
涿州市區的水位慢慢退去,可以看到市區的居民都在小區家中,每個小區門口堆放著沙包,時不時救援人員進出小區發放物資,市區情況比較明朗,部分路段有些許積水,水沒過腳面,市區去往郊區的路段每條路上有專人把守。
但,讓人頭疼的是郊區的情況。
“我和救援隊的一些同志了解到,郊區的村莊積水嚴重,比如碼頭鎮積水4-5米,有些河堤最高積水能到7米,居民只能往更高位置躲避。”鄧雷說,華北地區受災嚴重,救援時間緊任務重。涿州,以民間救援力量為主,郊區地形復雜,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淺,有暗流涌動。“救援隊的難點,在于比如皮劃艇是去不了暗流區域,沖鋒舟去不了水淺的地方,給救援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現場,鄧雷也看到10多臺推土機前來救援,“希望推土機能對地形復雜的涿州郊區救援有所幫助。”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
浙江小哥想要繼續聯系第二批救援物資
鄧雷1996年出生,年紀不大,但是已經參加了大小10來次救災。
“河南鄭州、山西呂梁,利奇馬寧波受災,上海疫情的時候,我都去捐贈物資。”鄧雷說,自己原籍安徽,小時候家里曾遭遇洪水,自己在馬路上睡了一個星期,當時有很多人來幫助我們,所以長大了,我也想去回饋社會幫助別人。
對于鄧雷來說,自己單獨救援無其他目的,是“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的號召,“就是想盡自己一份力量。”
在涿州睡了一覺,鄧雷就會馬不停蹄得趕回寧波,籌備第二批救援物資的捐贈。
“我相信,來涿州救援捐贈物資的人不止我一個,我只是千千萬萬有信仰的中國人其中一員。”鄧雷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