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首次人體試驗發現,將物理療法與深部腦刺激相結合以促進中風后康復是一種安全可行的治療方法,即使在中風多年后也是如此。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技術為患有慢性損傷的中風幸存者帶來了希望。
(資料圖片)
一項研究發現,腦深部刺激與物理療法相配合有助于中風后康復/克利夫蘭診所
雖然緊急醫療保健、成像和醫療設備的進步改善了急性期中風的治療,但高達 50% 的幸存者在中風后留下慢性殘疾,這往往導致他們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動。
中風患者通常會留下上肢損傷,包括肌肉和肌張力減弱或受損以及感覺變化。 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使用一種新的侵入性手術方法來幫助中風后長期受損的人康復。
他們的首次人體一期臨床試驗涉及齒狀核的深部腦刺激(DBS),齒狀核是大腦中負責調節隨意運動、認知、語言和感覺功能精細控制的部分。 12 名在 12 至 36 個月前單側大腦中動脈中風后出現持續中度至重度上肢損傷的參與者,通過手術將電極插入他們的小腦。 類似心臟起搏器的設備會發出微小的電脈沖,幫助參與者恢復對運動的控制。
手術后出院后,參與者接受了數月的物理治療,首先關閉 DBS 設備幾周,然后打開四到八個月。 研究人員在設備打開后看到了最大的改善,12 名參與者中有 9 名的運動損傷和功能都有改善。 沒有觀察到嚴重的不良反應。
損傷的嚴重程度影響了參與者的表現。 根據使用 Fugl-Meyer 中風恢復評估的治療前和治療后評分,那些至少保留最低限度運動功能的人的收益幾乎增加了兩倍。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安德烈·馬查多 (Andre Machado) 表示:“這些[研究結果]讓患者感到安心,因為研究參與者在中風后已經殘疾一年多,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三年了。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機會,可以在中風恢復的慢性階段進行急需的康復改善。 對治療有反應的研究參與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是顯著的。”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DBS聯合物理治療是安全可行的。 他們計劃使用更大的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肯尼斯·貝克說:“目前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改善數十萬中風幸存者的身體康復結果。研究結果發現,深部腦刺激與物理治療相結合,可以改善中風一年多后患者的運動能力,并且其運動改善已基本趨于穩定。 這告訴我們,這項研究值得在更大的患者樣本中進行進一步調查。”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醫學》雜志上。
關鍵詞: